本报讯(周济 王显 张萃莉 余阳洋) 连日来,在德江县堰塘乡七里溪村前胡基地里,农户熟练地挥舞锄头,小心翼翼地将前胡从土里挖出,抖落泥土,随后整理、捆绑,呈现一片丰收的画面。
从2022年开始,该乡党委、政府大力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多样化种植,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目前,我们发展中药材1500多亩。”该乡农业分管负责人介绍,当地发展前胡、太子参、吴茱萸、百合等多种中药材。
在高山镇高桥天麻种植基地,10多名村民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依次摆放好木材与灭环菌,确保菌丝后期长得快,提高结菌率和存活率。
前些年,当地积极探索创新天麻种植技术,实现了天麻从“有性繁殖”到“无性繁殖”,推动天麻产业迈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快车道。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当地在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再一次突破以往种植方式。
“2025年高山镇计划种植天麻25万平方米,除了无性繁殖,还将采取筐装和袋装。”该镇天麻专班主任冉隆胜介绍,所谓筐装和袋装,就是用干净土壤,与河沙、锯木面拌匀后,放到筐里或袋子里种植天麻,扩大种植面积。
近年来,德江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当地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