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郭刚 刘晓雪 夏明凡) 不久前,万山银河化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椰壳型无汞多活性触媒完成规模化试用,首批产品正式下线,成为贵州省唯一实现无汞触媒量产的企业。这种活性触媒的汞含量降到0,标志着万山区在“去汞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功,释放出汞化工企业绿色转型新活力。
近年来,万山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原地转型”,立足政策优势、技术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对原贵州汞矿资产、人员进行重组,包括引进企业承包租赁原国营企业厂房发展汞化工产业。
2011年,湖北宜化集团成立万山银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次年,具备年产6000吨汞触媒和400吨氯化汞能力的新厂投产,当年产值突破亿元,成为万山7家规上企业之一。
2013年,国际公约《水俣公约》开出了详细的限制汞排放清单,万山汞化工产业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2014年,万山银河化工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研发团队,用时10个月成功研制出一款创新低汞触媒,汞的含量由原来的11.5%降至6.5%,生产成本降低一半,新产品实际应用成效显著。
为了实现聚氯乙烯无汞化生产,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低汞触媒向无汞触媒的过渡,万山银河化工每年投入专门资金与省内高校合作,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联手,着力解决技术瓶颈、成本控制等问题。
2023年8月,万山银河化工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和改进催化剂的制备工艺,终于攻克了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化生产技术。为了保证产品的稳定性,该公司创新使用椰壳作为活性炭载体,和传统的煤质载体相比,椰壳吸附能力更强,稳定性更好,产品转换率更高,成本更低。
该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王宏生介绍:“新产品研发出来以后,我们马上在集团的生产装置上进行规模化试用,积累运行数据,并总结操作经验,作为设备优化和技改方案的依据,为产品量产做好准备。”
有了精准数据作为支撑,万山银河化工又一次对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先后投入1200万元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并对产品生产线进行了改造。
2024年10月,万山银河化工与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签下第一笔140万元订单。同年11月,万山银河化工研发的无汞多活性触媒正式进入量产,日生产量最高可达20吨,为内蒙古、新疆等省份的聚氯乙烯企业供货。
万山无汞触媒的量产,强力推动了PVC生产无汞化,实现了无汞化生产的全面稳定运行,以实际行动擦亮了氯碱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靓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