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一要求不仅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也为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丰富的绿色文化旅游资源是铜仁旅游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梵净山作为铜仁市著名的绿色文化旅游资源之一,以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7%以及每立方厘米空气中高达18万个的负氧离子而赢得“人间仙境”和“天然氧吧”的称号。实际上,梵净山仅仅只是铜仁丰富文化资源的冰山一角。中国抹茶之都——铜仁市江口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抹茶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不仅拓宽了游客的文化视野,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南门古城是铜仁历史文化的一个宝库,也是游客体验铜仁风情的绝佳场所。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一边品香浓抹茶,一边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铜仁的历史。尽管铜仁市在绿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数字化道路上取得了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铜仁不得不持续升级其数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资本的投入对于保持和提升这些设施的运行与扩展是至关重要的,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铜仁地区绿色旅游与科技融合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阻碍了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在推进数字化的同时,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关系,避免文化资源的过度商业化导致其特色流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不仅仅关系到对铜仁绿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更将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贵州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铜仁市推进绿色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文章提供了基本遵循。继续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绿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数字化,是实现铜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创建“技术合作+资本引入”的联动模式。在做好“一码游贵州”平台的构建与运营的基础上,促进铜仁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为游客打造一个无缝衔接、智能化的旅游环境。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与本地高校携手合作,更新数字设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服务的数字化水平。此外,要有效结合铜仁地域文化特色,如民族传统工艺和自然风光,吸引投资者。特别是要发挥成功乡绅对家乡的情感及其积累的资源,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二是打造“科技引领+文化创新”的整合模式。数字技术的革新为铜仁的文化传播与旅游营销打开了新通道。其中,铜仁市积极推动景区内物联网、云服务、AI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旅游管理的效率,而且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旅行体验。应及时更新数字设备,运用数字化档案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方式来保存并展示文化遗产之美,使文化瑰宝在网络空间中焕发新生。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在线旅游平台和数字化营销渠道,广泛宣传铜仁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此外,开发互动性强、体验感强的旅游产品,如AR导览、智能旅游助手和文化体验游戏,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三是推行“文化保护+商业开发”双轨并行的平衡模式。铜仁市以其壮观的梵净山自然风光、独特的万山朱砂地质现象、深厚的古城历史文化及丰富多彩苗族文化遗产而闻名,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且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因此,在对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进行商业化利用时,需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政策,使经济发展与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同步。
桃源铜仁正乘着数字化时代的东风,向着绿色旅游的美好未来振翅高飞。无论是梵净山那梦幻般的“人间仙境”,还是蕴含深厚历史底蕴的茶文化,抑或是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夜晚璀璨夺目的景象,都表明了铜仁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并且这些资源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当地打卡。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上,铜仁市绿色文化旅游的“蛋糕”将做得更大、更诱人,“蛋糕”的做法也更智能化、更人性化,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铜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