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仁市持续开展“铜城仁者”评选活动,凝聚了人心,培育了“厚德铸铜·仁义致远”的城市精神,展现了铜仁之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健全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把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铜仁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的宝贵精神品格深刻影响着每个人品德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这意味着个人品德建设是个人安身立命之基。在中国革命历程中,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视个人品德修养。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系统阐述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方法,这对个人品德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周恩来曾写下《我的修养要则》作为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座右铭。他一生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敬仰,是个人品德高尚的典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并将其融入思想与行为之中,不断塑造和完善个人品德。构建个人品德建设新高地,事关国家发展,更是每个地区实现文化繁荣、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新征程上,构建个人品德建设新高地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铜仁多彩文化发展实际,多措并举,系统性推进。
一是挖掘文化内涵,厚植品德底蕴。马克思指出:“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非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铜仁的民族文化作为历史传承的瑰宝,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传统美德内涵,是个人品德建设的肥沃土壤。苗族古老传说中所传颂的勇敢、坚韧与正义品质,土家族文化里彰显的团结互助精神,都是个人品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引,深度剖析这些民族文化元素背后的道德价值,将其转化为滋养市民品德修养的源头活水,培育出大批具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铜仁文化兴市厚植精神沃土。
二是浸润社会风气,提升品德境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优良的社会风气对个人品德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铜仁的城市建设和社区管理中,巧妙融入更多品德文化元素。比如,在城市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等地设置体现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雕塑、宣传栏;在社区打造文化墙,展示好人好事、优秀家风家训等。借助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广泛宣传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成果,让个人品德建设在铜仁成为一种全民自觉行动,推动铜仁社会朝着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为铜仁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优化教育内容,促进品德养成。教育是个人品德培育的重要驱动力。在学校教育中,应将品德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在课程设置上适度增加地方文化和传统美德相关课程比重,“铜仁民族文化中的品德智慧”等特色课程,系统传授本土民族文化蕴含的道德理念。与此同时,家长需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践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美德;社区应积极邀请道德模范开展互动交流活动,使品德教育全方位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为铜仁市民品德素养提升构建一体化的培育生态。
四是繁荣文化产业,融入品德元素。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铜仁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与历史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赋予了独特优势。在发展文化产业进程中,要注重融入品德教育元素,激励文化企业创作富含品德教育价值的文化产品,鼓励文化企业创作更多具有品德教育意义的文化产品,如制作弘扬传统美德的动漫佳作、影视作品等。通过这些文化产品,让游客和本地居民在欣赏和娱乐过程中受到品德熏陶,让文化产业成为个人品德建设的有力助推器与重要实践平台,提升铜仁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五是构建评价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在个人品德建设中,要充分考量社会关系因素,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品德评价与激励机制。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多元维度制定精细评价标准。对踊跃投身梵净山生态保护、铜仁古城风貌维护等公益事业的市民给予表彰与奖励;对旅游、手工艺等行业中诚信经营、敬业奉献的从业者予以嘉奖。设立“铜仁美德之星”“铜仁优秀品德企业”等荣誉奖项,激励更多市民投身个人品德建设实践,为铜仁文化兴市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时代的奋进之途上,让我们秉持信念,在个人品德的高地上勇毅攀登,在道德实践的浪潮中奋勇前行,以铜仁人的赤诚与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勾勒出浓墨重彩的文明画卷,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奏响激昂奋进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