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德来自我的家乡石阡,毕业于我任教的学校贵州民族大学。
我的家乡石阡是僻远的一隅,那里宁静、自然、贫穷,但又世俗、喧闹、繁华,是中国最真实的时代影像。风云际会的小城是人们逐梦的圣地,也是人们梦想破灭的地方。我们在生活中生活,但是在滚滚洪流中我们把生活遗失了。这种遗失意味着自我遗失,我们没有觉察也可能是无力觉察。朱良德《像河流进入生活》以朴素、诡谲和富有色彩的文字描述家乡的葳蕤和衰败,不仅是自我的一种精神返乡,也蕴含着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思考。
我任教的贵州民族大学过去在花溪十里河滩,现在搬到了大学城。生活以一种跨越的方式发展,中间没有任何过程和步骤。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学校认识朱良德,那时他年轻,当然他现在也风华正茂。《像河流进入生活》是时光与记忆的失而复得,它起一个引导作用,标识着我们离开出发点所走过的路程,标识着我们生命的轨迹,以及我们目前的精神和物质层次。
读朱良德诗歌让人想起童年。蚂蚁在草丛间列队行进、稻浪翻滚传来大地的律动、山风呼啸带来野兽的气息。那些贫穷和纷乱的日子,我们有一种平静的狂喜,一种无边无际的自由。中国文人从来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他们在这种生活中与自己和解。陶渊明是其代表。“神圣的风景,让人想起了天堂,想起了流着奶与蜜之地和应许之地。”朱良德诗歌以轻盈之风抵达哲思之境,追问并确认人类永恒的向往,既显示了对生活的非僭越性,同时又使作品有一种统一的气质。朱良德诗歌具有悠然的个人色彩,明净悠扬、活泼清亮之中有着开阔辽远和醇厚。朱良德诗歌经生活的点化,熠熠生辉,获得了质感和意义。
读朱良德诗歌,让人想起苏州古雅的琴瑟和鸣与街巷的人间烟火,艺术与生活嘤嘤成韵。一面是叙述的沉静冲淡,命运与情节蜿蜒而下,江南文韵,余音淼淼;另一面是生动方言下鲜活的具体日常,艰辛而隐忍,温婉而热烈。
原始山野中,不被修整的树木弯曲而瘦弱,即便看上去枝繁叶茂,仔细打量会发现枝干并不健壮。恬静自得的理想生活背后是人们隐藏的劳苦与心酸。朱良德诗歌一幅幅山景中有初冬的底色,仿佛站在山顶,看见狭长的山谷,看见升起的雾岚透亮而清寒。生命是这样的孤独与迷茫,生命是这样的欢欣与悲愁。面对《像河流进入生活》,关于家乡石阡,关于贵州民族大学,时光中那些往事像上了发条的铁皮青蛙,蹦蹦跳跳从记忆中跑来。开始是一个两个,后来越来越多,最后呼呼啦啦来了一大群,他们欢跳喧腾。
祝贺《像河流进入生活》出版。祝贺朱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