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担使命 笃行实干开新局

——沿河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组工答卷

作者:侯义祥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

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各级党组织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紧扣全县工作大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全过程聚焦高质量发展、全要素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作风统筹推动凝心铸魂、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以政治引领党建,学思践悟铸忠诚

旗帜定向,思想聚能。沿河自治县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政治建设‘淬炼’忠诚本色”。该县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县级领导“包案下访”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做法入选全省第二批主题教育《典型案例选编》。

“党性教育”打造“红色熔炉”。该县借助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契机,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精心开展“追寻英雄昔日长征足迹”党性教育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和实景教学,推动党性教育入脑入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被纳入全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和省直属机关党员教育基地,连续2年在全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大赛中斩获佳绩,为全市最好成绩。

“教育培训”构建“开放格局”。该县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课必修课地位,深化“县乡党校联动”办学模式,选派450余名干部赴中山大学轮训交流,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累计开展教育3.8万余人次,科级干部人均培训次数同比增加2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相关做法在全省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并获《贵州改革工作动态》《铜仁改革交流》刊发。

以发展评估党建,全力推动高质量

围绕发展抓党建、围绕党建促发展。该县聚焦基层基础,深入实施“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统筹干部选育管用,厚植人才创新沃土,把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贯穿到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等各环节,引领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切实将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

“排队抓尾”夯实“执政根基”。该县大力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县乡村三级联动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体检,深入排查整顿提升后进基层党组织,积极培育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带动中间部分创先争优,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沿河自治县谯家镇长征村:用好红色资源 增强争先实效》入选《全省“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案例选编》。制定《发展党员100问》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全面消除连续2年未发展党员村。

“选育管用”形成“鲜明导向”。该县牢固树立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表,建立县管干部工作实绩台账,注重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放到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摔打历练,持续向乡镇(街道)选派挂职干部23名、乡村振兴指导员81名。认真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全面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先后提拔重用、职级晋升一线干部2198名,职级职数使用率超70%。累计表彰先进集体278个、优秀个人832名,县人民检察院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人才建设”构建“良好生态”。该县以12个人才生态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创新建设“人才之家”“人才驿站”等引才聚智平台,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全县人才生态获得“好”等次,排名全市第二,被纳入全省良好人才生态先行示范区试点县,相关做法获新华社高管信息内参刊发。抢抓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机遇,一体推动教育、医疗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县人民医院建成博士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顺利通过全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县民族中学高考本科、一本上线增长率均超21%。先后承办2次市级“组团式”帮扶工作现场会,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时玉宝来沿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

以改革推动党建,着力激发新动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该县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在服务大局中坚守政治方向,于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从改革创新中谋求发展路径,在狠抓落实中积极担当作为,加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同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探索研究,推动组织工作内容、方法、制度全方位创新变革,以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见效。

“部镇联动”优化“资源配置”。该县持续深化“部镇联动”改革,积极打破部门和乡镇联动壁垒,全面认识、精准定位和科学建立部门与乡镇协作关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和县直部门之间的常态化信息沟通机制,不断优化整合县直部门和乡镇资源力量,推动资源向乡镇配置、人才向乡镇集聚、服务向乡镇延伸。相关做法获《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和市委组织部转发推广,被省委改革办评为“贵州省优秀改革案例”,被人民网评为“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入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第七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村村联营”闯出“发展新路”。该县446个村(社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成立23家“村村合股联营”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公司,推行公司化、实体化、专业化、长效化、制度化的“五化”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市场化标准化公司运营管理体系,大力培育多元实体经济,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村合股联营”改革连续两年被纳入贵州省改革创新“一县一试点”,获《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推广。入选第五届乡村振兴发展大会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第七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和新华网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联建共创”推动“流域振兴”。该县以全省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共创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化联建共创新举措,持续打造“一区五走廊”党建品牌,推进乌江流经14个乡镇(街道)74个村(社区)基层党建、流域治理与沿江经济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累计编制项目200余个,争取移民后扶资金和党建联建单位帮扶资金600余万元建成思渠船舶文化公园、思渠码头等项目。全省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共创试点工作第三次联席会议顺利在沿河召开,思渠船舶文化公园相关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西部党建联盟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以民心检验党建,持之以恒转作风

一切为民者,民则向往之。该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党建提升与察民情、解民忧、顺民意、得民心紧密结合,统筹做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探寻党建引领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检验党建成果,打通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1+10”形成“衔接战法”。该县制定“1+10”抓党建促巩固衔接工作机制,实行“领导联乡、部门帮村、干部驻村”工作机制,扎实开展“3+1”保障“回头看”、群众认可度等10项集中攻坚行动,持续选派446名科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村(社区),1174名驻(包)村干部、4000余名帮扶干部下沉一线,实现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全覆盖。2022年、2023年省级评估连续两年取得“好”的等次,相关做法被《贵州调研》《省委办公厅工作动态》采用。

“党建综合体”深化“城市治理”。该县抢抓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重点省建设机遇,以组织、服务、治理、发展、保障5个体系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配备社区工作者190名,信访量批次、人次同比下降11.82%、25.16%,相关做法获人民日报社《城市党建周刊》《贵州党建》刊发推广。

“暖冬行动”践行“为民情怀”。该县制定《部镇联动“驻村帮扶·暖冬行动”五大关怀工作方案》,每年统筹2700余万元落实驻村干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体检等各类待遇保障,连续两年整合600余万元资金开展脱贫群众、困难党员、村干部、驻(包)村干部、帮扶干部等五大关怀行动,拉近党群干群关系,累计慰问脱贫群众、困难党员、驻(包)村干部等1万余人次。

以实绩考核党建,多措并举强双基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该县突出实干实绩实效导向,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党建聚势赋能效果显著,全县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稳步提升,为服务保障沿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基层基础”实现“升级发展”。该县开展“五个一”行动提升新任村干部素能,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工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被纳入全省重点跟踪联系县,村(社区)干部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5.2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17.98%,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制定《村干部岗位序列管理办法》,提高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待遇,村(社区)“两委”成员基本报酬均达到“345”保障标准,报酬最高达5688元。

“红村运营”树立“红色品牌”。该县整合资金6000余万元,完成红色美丽村庄34个项目建设,持续探索后续运营管护机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县管国企联营成立“土地湾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接学员培训、游客食宿等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创收230余万元,相关做法得到《贵州改革工作动态》刊发推广。成功举办“沿河·土地湾踏青赏花活动周”系列活动,并在央视频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推介。

“综合考核”实现“重要突破”。该县着力从“考”“核”“评”3个环节发力,紧紧围绕省、市考核指标,结合发展阶段性特点,持续优化完善考核体系建设,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以综合考核“指挥棒”树立高质量发展“风向标”,激励干部攻坚克难、创先争优。年度综合考核实现考核事项、指标总量、留痕指标“三个压减50%”目标,综合考核连续3年位列全省48个二类地区中上位次,党建工作成效考核连续3年位列全市二类区县前列。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1-21 侯义祥 ——沿河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组工答卷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59181.html 1 守正创新担使命 笃行实干开新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