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挖掘铜仁德江之美,反映黔地人文的散文集《黔地行记》正式出版;
2024年7月2日,以万山转型发展为故事原型而创作拍摄的电视剧《沸腾的群山》,在央视八套播出;
2024年11月8日,贵州籍作家山峰首次跨界执导的电影《云在江口》在2024第二十届中美电影节及中美电视节上获得“金天使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
2024年12月18日,首部以铜仁石阡县困牛山战斗为题材的电影《浴血困牛山》在大荧屏上映……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数千年的历史孕育出绚烂多姿的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非遗文化、饮食文化等在这里交融共生,孕育出百业百态、百景百象,也为文艺创作者们提供了创作题材的丰厚矿藏。
近年来,铜仁文艺精品创作百花齐放,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文学创作等都有所涉及和发展,收获颇丰。
首部展现铜仁长征文化的电影《浴血困牛山》被列为贵州省文艺创作生产重点项目,入选了2024年度贵州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影片以红六军团长征西征在石阡困牛山的战斗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段震撼人心、闪耀历史的红色往事:长征期间,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指战员转战湘桂黔边区,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五十二团800多人主动诱敌,将敌人牵制在困牛山浴血奋战,最终为保护老百姓宁死不屈、集体跳崖。
电影《浴血困牛山》的历史顾问,也是编剧之一的杨又铸表示,该影片在困牛山战斗遗址遗迹拍摄,电影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全部都有史可查。影片真实再现了一段波澜壮阔而又悲壮惨烈的历史,展现了红军对人民的深厚情怀和对生命价值的崇高礼敬,是一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优秀电影,该片在全国公映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铜仁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
电视剧《沸腾的群山》改编自欧阳黔森的报告文学《看万山红遍》,以万山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为原型,是首部聚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的当代工业剧。该剧由张多福执导、欧阳黔森担任总制片人及总编剧,保剑锋、张俪、韩栋、王乐君等知名演员领衔主演。
电影《云在江口》的故事发生在梵净山脚下,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国农村变迁与青年奋斗历程的作品,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不忘探讨一些深层次的社会议题。比如城乡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都被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引发人们思考如何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24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二等奖、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等国家级奖项9人,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贵州省文艺奖、贵州文学金贵奖、全省群星奖等省级重要奖项30余人。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铜仁各级党委、政府对地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铜仁市印发了《关于促进铜仁市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意见》和《铜仁市文艺创作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建立健全全市文艺创作正向激励机制,制定并出台《铜仁市文艺精品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开展文艺创作扶持基金项目申报,通过对全市优秀文艺作品进行扶持奖励,激发创作热情。
2024年,电影《一生交给党》,歌曲《青绿缤纷》《妹妹是水哥是山》,组诗《天地有节》《入夜书》,音乐剧《平箫玉笛》6部作品入选2024年度铜仁市文艺精品奖励项目名单。
同时,散文集《黔地行记》《我在我家》,长篇小说《点绛唇》、诗文总集《全黔诗萃》、电影《归图》、电影纪录片《困牛山1934》、理论研究作品《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研究》入选2024年度铜仁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扶持项目名单。
文艺精品创作,人才是关键。铜仁市大力弘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价值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领军人才。印发了《铜仁市“梵净文化人才”培养管理办法(试行)》,每年培养选拔10名左右的“梵净文化人才”,包括理论人才、新闻人才、文艺人才、文化类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专门技术人才5种类型,并结合实际制定培养方案,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大力推动全市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截至目前,我市“梵净文化人才”已培养选拔29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时代,铜仁文艺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扣时代脉搏,用文艺的形式讲好铜仁故事,传播铜仁声音,用文艺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