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探索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印组工

本报讯(印组工) 2024以年来,为确保人才工作决策部署与乡村振兴要求得到有效执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结合本地实际,在全市率先提出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到基层一线协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试点工作,并将此工作纳入人才工作“书记项目”,探索形成了四级联动、三级梯队、两种模式和一套保障的“4321”工作法,有效推动了青年人才加入到“强村富民”的主战场,稳固了“三农”基础,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良好局面。

建立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增强统筹谋划“驱动力”。县委牵头抓总强部署。县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委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三亲自”工作制度,先后召开会议、专题研判、实地调研20次,确保协办工作高位推动、顶格推进。部门协同配合精准选派。按照“个人申请+部门举荐+组织审核”的方式,从100余个县直部门、乡镇(街道)精准选派106名优秀青年人才和51名协办顾问到9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担重任、挑大梁,推动人才技能和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双提升”。乡镇统筹推进重落实。17个乡镇(街道)围绕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县目标要求,结合“五个一”协办任务,明确重点工作,推动协办任务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试点具体负责促发展。90个试点村聚焦“两强两富”目标,充分利用协办人才、技术顾问的专业特长和个人优势,抓细抓实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等重点任务,组建强村富民公司18家,累计带动集体增资3240.4万元,带动群众就业5393人,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分红414.23万元,覆盖4.39万人。截至目前,共有34个协办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5万元以上或收益20万元以上,累计盘活农村闲置资产项目66个5691万元,盘活率100%,居全市第一。

探索三级梯队培育渠道,扩充人才储备“蓄水池”。锚定改革总目标,奋力书写时代新篇章,创造的是协办顾问“点对点”传授。51名协办顾问定期开展定点协办工作,先后举办果树田间管理、农产品营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业务培训50余场1000余人次,传授水稻虫病防治、肉牛养殖、精品水果和销售推广等技术,有力提升青年人才综合能力。青年人才“面对面”帮带。协办青年人才充分发挥思维开阔、知识丰富、专业过硬优势,帮助协办村理清发展思路,有效解决水稻虫病、牛肚长期胀气、茶叶黄柑病等村级产业发展实际问题74个,帮带培育200余名村级后备力量,着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产业发展头雁队伍。乡土人才“手把手”培养。实施“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长期聘用+临时聘用”相结合的方式,明确35名市级乡土人才结对帮带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点,深入挖掘和培育县级乡土人才61名,引导11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全面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实施两种模式协办方法,提升干事创业“新动能”。建立团队协办机制解决发展难题。针对产业项目多样化、痛点难点具体化等特殊情况,建立完善村级“1+2+N”的人才工作格局,通过“摸清现状—找准问题—制定措施—调整优化—推广实施”的闭环管理模式,保障协办村实现技能指导全覆盖、产业发展全提升,合力构建产权关系明确、治理构架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入分配合理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个人协办机制激活发展动能。结合试点村产业群相对集中的条件优势,采取一名人才、一种方法、一套方案的“三个一”模式,充分发挥青年人才专业特长,逐一细化试点村协办措施,通过灵活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举措,推动34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5万元以上或收益20万元以上。

构建一套服务保障体系,打造人才效能“加速器”。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构建“派出单位+乡镇(街道)+协办村”三位一体服务保障体系,全面保障协办青年人才生活补助、交通补助等后勤需求。严格落实关心关爱。投入资金5万元为协办青年人才统一购买不低于10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推广实行谈心谈话和走访慰问制度,深入了解掌握青年人才协办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政治待遇保障。坚持在协办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按月评估协办工作成效,将评估结果作为青年人才提拔任用、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先后提拔4名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组织公认的青年人才,8名青年人才获得职级晋升,干事激情得到有效激发。

经验启示。首先,坚持党管人才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党管人才是乡村振兴人才战略的关键引领。党组织肩负起顶层设计职责,依据各地乡村独特资源禀赋与发展短板,因地制宜制定人才规划。一方面,从宏观层面统筹人才的引进、培育与留存政策,打破部门、地域壁垒,让人才活水畅流乡村;另一方面,通过政治引领与组织关怀,为人才搭建施展拳脚的舞台,确保人才工作沿着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方向稳步迈进,为后续人才举措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其次,强化组织管理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组织管理是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青年人才化身制度“建造师”,协助筑牢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堤坝,细化财务管理、成员权益分配、决策流程规范,确保组织运营公正透明、有章可循,切实保障成员权益。对外,当好“外交官”,积极联动政府、企业,争取政策红利、拓展市场资源;对内,化身“凝聚剂”,凝聚村民发展共识,激发参与热情,促使集体经济组织攥指成拳、协同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合力。再次,注重精准选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选派青年是激活乡村发展的关键一招。精准对接基层刚需,靶向选拔农业经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精英,他们带着实践智慧下乡,实现才尽其用。搭建“理论+实战”培训矩阵,专家课堂倾囊相授前沿农技、产业韬略、法规要义,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让知识落地生根。同时,鼓励青年人才投身行业交流峰会、研讨沙龙,在思维碰撞中拓宽视野,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澎湃活力,成为乡村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其四,推进产业融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动力。产业融合是乡村经济腾飞的核心动力。青年人才作为先锋军,深入乡土腹地调研,挖掘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自然风光背后的经济富矿,匠心打造“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多元融合样板,借助电商、直播等新兴营销利刃,拓宽市场边界,提升产品溢价空间;引入智能农业、生态循环等新技术、新理念,革新生产流程,实现降本增效,持续增强集体经济盈利能力,蹚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致富路。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1-22 印组工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59225.html 1 印江探索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