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深刻指出:“在新的社会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铜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中稳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在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中扎实推进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保障,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关键实现路径。依托良好的生态这个最大优势,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铜仁之路。正如市委书记李作勋所说:“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让‘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铜仁变成现实,畅通‘两山转化’通道,让铜仁宝贵的生态财富成为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让老百姓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翻开高质量发展的铜仁答卷,可以看到,铜仁始终坚持“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双向奔赴。一方面,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扣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持续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加快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大数据、现代能源、生态食品饮品药品、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六大生态产业,全力建设“七个生态”,推动绿色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另一方面,坚持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检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秉持改革创新、体现效率、促进公平、劳动致富的鲜明导向,积极扩大就业规模、拓展增收渠道、优化分配结构、完善保障机制,大力实施农民增收攻坚行动、城镇居民增收行动、劳动力素质提升行动“三大行动”,突出兴产业促增收、扩就业带增收、强保障稳增收、创机制拓增收、提素质助增收,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成效谱写了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这对于典型的农业大市的铜仁而言,更是如此。为此,铜仁把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以“铜心向党·仁心为民”为抓手,聚焦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富农民“口袋”、富农民“脑袋”的“两强两富”目标,推进农村党建引领、集体资产运营、涉农项目整合、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人才培养、农业服务保障、利益分配优化“七个提升行动”,破解乡村建设中谁来发展、怎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关键瓶颈,在“强村富民”中谱就“共富”文章。
在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中扎实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铜仁把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作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的崇高追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富人民“口袋”、又富人民“脑袋”。一是抓实理论武装,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持之以恒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断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铜仁实际,用好铜仁独特资源,采取“五个持续”,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铜仁落细落小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三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充分利用源远流长、意蕴深厚的仁义文化,积极打造“武陵之都·仁义之城”,大力推进德治建设,不断提高全市人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四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市人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铜仁文化繁荣发展,不断为全市人民提供更丰富更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五是促进精神文化产品的共同享有,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市人民更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铜仁在“强村富民”行动中,深入实施“塑形铸魂”工程,结合各地特色风俗文化,举办文体活动,推进家庭教育“七进”活动,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引导树立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正气清风,既富农民“口袋”,又富农民“脑袋”。如石阡县困牛山村在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坚持物质和精神双轮驱动,在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村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时,把促进村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摆在重要位置,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动村民拥有充实丰富的精神生活。
绿色铜仁现代化拓展了铜仁人民通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在推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的接续奋斗中,共同富裕也将会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谱写出更优美的“共富”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