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立心赋能

作者:

过去一年,是铜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喜结硕果的一年。翻开2024年铜仁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长卷,一幅亮点纷呈、砥砺奋进的画卷徐徐展开:

一场场接地气的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篇篇有温度有声势的新闻报道,让铜仁走向世界的步伐更加铿锵;

一条条增“颜”提“质”的创新之举,让文明风尚激发城市活力;

一幅幅山青水绿的如画美景,深深牵动世界各地游客心旷神怡的目光……

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铜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异彩纷呈、捷报频传,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强化思想引领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

过去一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不懈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愈加巩固。

“关键少数”带头,用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思想根基。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市委常委会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研讨交流会,全面深入开展列席旁听工作,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著作,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理论素养和工作本领。

创新宣传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聚焦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创新宣传宣讲方式,出台“理论宣传二人讲”提质增效八条措施,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业务培训,创新“理论+文艺”“理论+实践”“理论+传播”宣讲形式,3059支“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分赴基层宣讲。持续打造“铜人讲理”网上理论宣讲品牌,发布短视频19期。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等,开展理论宣讲8246场,受众30万余人。

深化理论阐释,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落实。深入实施《铜仁市“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培育市级新型特色智库3家,申报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7个,扶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2个。建立市领导联系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制度,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库,持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获评2024年中国政研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1个、优秀个人1名。

时代孕育思想,思想指引航程。高擎新时代的思想旗帜,为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 讲好铜仁故事

展现绿色发展美丽画卷

“亲山、近水,推窗见景、出门见绿,处处都能领略生态之美。”这是海外华文媒体对铜仁市绿色发展由心而发的溢美之词。

“追梦中华·多彩黔行”2024海外华文媒体贵州采访行活动走进铜仁,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9家海外华文媒体和5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就特色产业发展、传统村落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民族民俗文化等展开调研采风,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铜仁市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和深厚且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向世界传播贵州形象、讲述铜仁故事。

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关键在舆论。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壮大正面主流舆论阵地,用一条条精彩报道、一道道新闻大餐,以铜仁声音壮大贵州声音,把铜仁故事升华为中国故事,凝聚起社会各界的信心。

强信心主旋律更加高扬。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节点,聚焦经济发展、强村富民、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主题开设专题专栏50余个,推出相关报道69000余篇(条)次,唱响“热爱铜仁、建设铜仁、奉献铜仁”最强音。

改革开放创新步履坚实。邀请中央驻黔和省新闻单位来铜采访30余次,策划推送重点外宣选题70余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权威媒体刊发正面宣传报道690余条,《“生态账户”让生态积分变“真金白银”》在人民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刊发。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等省主要新闻媒体推出正能量新闻稿件1200余条。贵州日报头版推出《黔东大地山青水绿万象新——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一线观察》,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舆论支撑。

立体矩阵宣推提振信心。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宣传力量,构建“新媒体开路,传统媒体跟进,新老滚动,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立体宣传矩阵。精心组织“这个夏天,来贵州一起澎湃”贵州文旅探访活动、“梵净山西游记”网络达人徒步打卡活动、“贵州山居冬游记”、老外“黔”游贵州秋冬主题探访等网络主题活动,大力讲好铜仁故事、传递铜仁声音。认真落实新闻发布制度,完成市县两级148个单位、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信息收集和更新工作。强化重点新闻选题策划,组织召开“铜仁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富矿精开找矿成果”等专题新闻发布会15场。

铜仁声音、铜仁故事,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各地看铜仁的视点。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持续聚焦铜仁,让更多的铜仁元素铜仁故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断擦亮绿色铜仁名片。

赓续铜仁文脉

文化家底越来越厚

“东山文化讲堂”围绕铜仁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开展“一周一讲”,成为铜仁人民喜爱的精神大餐……

游在梵净山,乐在中南门。当下,作为贵州旅游顶流“黄小西,吃晚饭”之一的梵净山,正成为当下打开铜仁文化旅游业的链接方式;“中南门之夜”,人们在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里越“夜”越精彩……

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事关民生福祉。过去一年,全市围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枝繁叶茂。

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硕果累累。建立铜仁市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市县两级红色资源管理机构组建工作。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申遗预评估文本已报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纪念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缅怀困牛山红军壮举等活动。收集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城名镇名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1500余条,统筹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完成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新建改扩建核查处置工作,推进石阡困牛山战斗遗址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优化提升印江县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石阡县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展陈。成功承办全省第二届红色讲解员大赛。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举办元旦市民跨年迎新、新春灯会、新春非遗秀、端午龙舟赛、中秋诗会、国庆“非遗party汇”、2024年梵净山摆手舞大赛、“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举办全民阅读活动300余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2万场次,建成馆屋共建数字农家书屋2个,建设省级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2个。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回应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电视剧《沸腾的群山》在央视1套、8套播出。《春风化雨》在芒果TV、爱奇艺、优酷、腾讯陆续播出。红色题材电影《一生交给党》《浴血困牛山》分别在全国院线上映、全省点映。电影《云在江口》荣获“金天使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全国知名作家走进铜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创作采风活动,创建梵净山“生态文学创作实践基地”。

文旅产业展现勃勃生机。组织编制《梵净山世界级旅游区总体规划》。加强对外协作联动,着力打造渝黔乌江旅游画廊带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坚持不懈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文旅、体旅、农旅融合新业态,文化旅游宣传持续升温,“中南门之夜”“梵马”名片越擦越靓,央视《三餐四季》第二季节目在铜仁拍摄,“梵净山珍”激发全国观众味蕾。在中南门搭建非遗展示表演区、非遗手工体验区、非遗文创展销区等平台,铜仁非遗大放异彩。认定中南门飞山宫“非遗”展示基地,碧江黔绣、松桃苗绣、石阡说春、德江傩堂戏、思南花灯戏、江口皮纸制作、石阡印染、思南土家族剪纸、沿河傩戏面具雕刻等非遗旅游体验空间10个,获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

弘扬时代先锋

主流价值传播有力有效

三江公园内的“道德模范长廊”,既有全省道德模范冷朝刚、张曙光、杨荣的催人奋进故事,也有全国道德模范张蕾、石丽平、肖飞、姚少军等人的先进感人事迹,每天都吸引着市民的目光,见贤思齐氛围日益浓厚。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底色。过去一年,全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厚植城市气质内涵,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让文明之风吹遍大街小巷。

文明培育持续深入。深入开展“孝老爱亲”四项行动,大力弘扬新时代孝道文化,打造“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主题公园”,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启动《铜仁古今孝道故事》编辑。承办“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项目系列活动,做好农村“寄宿儿童”思想和心理关怀教育专题调研。1人入选2024年“新时代的贵州人”,4人获2024年“新时代的贵州人”提名。《让“沉默”干部不再“沉没”》获评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文字评论类优秀作品。

向上向善蔚然成风。承办贵州省2024年“12·5”国际志愿者日省级志愿服务示范活动暨铜仁市建设“志愿之城”启动仪式,志愿者成为“最美的流动风景线”。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标准化建设有力推进,举办“我们的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市级示范活动8场次。打造2个省级、16个市级贵州省“树文明新风·做时代新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400余场次,服务群众20万余人。打造“中南门露天电影”和“东山文化讲堂”特色文明实践项目,播放露天电影230余场次,组织开展“东山文化讲堂”51期。扎实开展“治理滥办酒席·倡导文明新风”活动,助力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

文明创建硕果累累。建立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协调机制,将“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和文明城市创建列入“一把手”工程。深入实施“四整治”“四提升”行动,整治完成19个领域突出问题1.35万余个。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30个,推动协调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首批错时免费开放停车位3247个,建成投运充电站187个、充电枪1955把,整合资金9800余万元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8个,规划设置便民摊点784个。

回望过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主流舆论铿锵有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网络生态持续清朗,意识形态领域向好向上。

新的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和市委决策部署,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繁荣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态,加快推动铜仁文化崛起,为推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2-10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59737.html 1 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立心赋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