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型生产力质态,其实践逻辑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互动耦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狠抓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近年来,铜仁市锚定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铜仁经济社会的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是技术构成和知识构成都有明显提升的生产力新形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积极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一是铜仁应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注重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贯通,充分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培养。二是铜仁应着力破除束缚科技人才成长壮大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坚决破除唯论文、唯奖项、唯学历等不良倾向和各种论资排辈的用人导向,营造出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集聚环境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为人才的茁壮成长特别是战略科学家的成长壮大创造良好环境,不断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三是铜仁应广开进贤之路,打造开放创新生态筑巢引凤,大胆引进使用国际高端创新型科技人才,也要鼓励支持全市科技人才积极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和理念,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中打造科技人才高地。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最直接参与者,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中捕捉市场机会,研判技术发展方向,并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活动满足和引导市场需求,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是铜仁应持之以恒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普惠性政策手段营造出各类创新主体竞相竞争的公平市场环境,推动全市创新资源不断向企业集聚;二是铜仁应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激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特别是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参与重大原创性技术创新。三是铜仁要着力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一方面要发挥大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资源、提供技术支持,鼓励引导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协作,加快形成创新协同、资源共享、产业链互通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等方式与高校和各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共同体。
弘扬科学家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勇攀科技高峰,不断向科技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基因密码,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必须发挥杰出科学家的榜样引领作用。一是铜仁应通过“科技创新人物”评选、“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评选、“时代楷模”评选、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大赛、开展科技活动周系列宣传活动等多样化的喜闻乐见形式大力宣传杰出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的英雄事迹。二是铜仁应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求真求实求善的态度和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觉“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自立自强地勇攀科技高峰。三是铜仁应依托新媒体技术传播快、受众广的优势,创新科学家精神的传播话语体系,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创新科学家精神,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有趣而又全面地展示科学家精神,以提升科学家精神传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进而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铜仁应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紧紧围绕产业需求整合创新资源,在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弘扬科学家精神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的互动协同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把创新自主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铜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