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屏当“吃货”

作者:云端

一次偶然的机会去玉屏,刚巧遇上赶拗,发现一种特别的小吃——香叶粑。所谓的香叶,其实是花椒叶。这个粑粑除了香脆,里面的花椒叶经过油炸后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能刺激人的味觉,油而不腻、香脆可口。站在小吃摊前,我和摊主大妈聊了几句,她把方法毫无保留地说给我听。其实很简单,把面粉和鸡蛋混合在一起加水搅拌,再加盐等作料,调成面糊糊。把新摘的花椒叶洗干净,在面糊里面打个滚,叶子裹上面糊马上放在油锅里小火慢炸,炸到双面金黄,就可以捞出锅了。一连买上好几个,打那时候起就被玉屏的美食“圈粉”了。

其实我小时候也吃过一种“油炸粑”,母亲和大姐尤其会做。材料是大米、黄豆、剩饭、糟辣椒、煮红豆等。头一天将大米黄豆泡发,混着隔夜剩的白米饭一起用石磨研磨成浆,这个浆加了少量水,是浓稠的,然后用特制的圆型铁盒子盛半盒米浆,加入糟辣椒或者煮红豆,再加半盒米浆,直接放滚油里面炸,两面金黄、中间鼓胀,就可以捞出来放凉控油。吃起来的口感是香辣酥脆的,还能管饱,小时候我和姐姐经常买了当早餐。因为贪吃油炸粑,姐姐在卖粑粑的婆婆那里赊了账,后来忘去还,婆婆找到母亲要钱,我和姐姐回家后,被母亲狠狠批评教训了一顿,母亲罚了我和姐姐每人二十下手板子,疼得我俩哇哇大哭,我那时候也不过七岁的样子,姐姐九岁。被揍了以后,委屈地一直抽噎,母亲却借来家伙什,把我俩拉在身边站好,炸起了油香粑。原来头一天她泡了大米黄豆准备要炸油香粑的,谁知道就出了被“讨债”的事。母亲说,人穷志短会让别人看不起,以后绝对不可以再做赊账的事情了。那一天,我和姐姐吃到了母亲炸的油香粑,并且学会了炸油香粑。一顿手板子换来一顿油香粑和一辈子铭记的做人道理,倒也值得。

一年暑假去玉屏,听说了一道侗家人招待贵客的必备小吃——侗家罐罐油茶。顾名思义,油茶是肯定有油和茶的。然而重点并不在这俩上,而是茶油爆炒的跑山鸡加泉水炖出的浓浓鸡汤,还有朝阳村山上采摘的野茶,大片大片的叶子,其貌不扬却香气独特。锅里的茶油烧热了放进茶叶,茶香混合着油香扑面而来。再加入炒米,小火翻炒几分钟,倒入鸡汤煨一会儿,最后加入灰碱粑、菜菜粑(糍粑块)、黄豆、花生米、油辣椒、葱花等。这道听途说的过程极有诱惑力,遗憾我这“吃货”一直没能过过嘴瘾。

又想起玉屏北侗庄园的长桌宴。庄园在玉屏的新店乡老寨村,绿水环绕,两层木楼美观别致,农舍院落清洁整齐。长桌宴上,侗家菜是主角,现在还回味着:油茶跑山鸡、菜菜粑、腌酸菜、渣辣面、酸辣椒……“侗不离酸”、“侗不离鱼”,侗家有句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倒蹿”。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

“稻花鲤”是侗家人的最爱,用来做腌鱼、烤鱼。当时我面前刚好有一盘爆炒干鱼,鱼头鱼尾完整保留放在盘子两头,中间是炒好了的鱼肉干,花花绿绿的夹杂着一些青椒、折耳根、香菜,颜色搭配让人眼前一亮。天气炎热,看着面前的干鱼,本不太吃辣的我,迟疑很久还是忍不住夹了一筷子。谁知道尝了一口,味道好奇妙!没有想象中鱼肉被太阳晒过后残留的腥味,也不是特别辣,吃起来鲜、香、脆。那香味是鱼肉香酥、野菜清香两香混合,另外唇齿间总感觉还藏有一道特殊的香味,萦绕在唇齿间,辨不出来。

于是仔细端详眼前的爆炒鱼干,发现还有一种被切段的绿色叶片,这又是什么呢?旁边的闺蜜也说不上来。对面的大叔听了我俩议论,说是薄荷叶,可我觉得薄荷叶香气还要更浓郁一些,莫非是花椒叶?带着疑问,我向庄园的老板和厨师请教,才发现闹了个大笑话。

这根本就不是干鱼,是活鱼做的菜,名叫侗家手撕鱼。

取一到两斤左右的稻花鲤,剖洗干净,用姜葱蒜加料酒腌制两个小时,放茶油里面炸两次。第一次炸定型,不用太久。第二次炸香脆。捞起放凉备用,把鱼头鱼尾切下来放一边,鱼肉去刺后撕成均匀的小块块。接下来,就要准备配料了。除了上面我猜出来的青椒、折耳根、香菜,还有最重要的一味香料:辣柳菜!这种野菜在玉屏是没有的,王大厨特地从凯里带过来。辣柳菜又叫香蓼,花美味辣,融合了清凉、苦辣、香辛,有类似姜、胡椒及薄荷的混合味道,和鱼肉一起有压腥提香的神奇作用。

香蓼的花十分俏丽,虽不比牡丹芍药大红艳丽紫,也常被历代文人缀于诗画间。唐李商隐《河内诗》之一中有:栀子交加香廖繁,停辛伫苦留待君。此外还有: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是辣柳菜,赋予了这条鱼的鲜活!

听说他们家的招牌还有侗家茶油鸡、野灵芝牛掌、北侗荷花鸡、梵净石斛翡翠鱼、侗乡火烧禾花鱼、侗家腌汤、菜菜粑、侗家罐罐油茶,看着名字胃口就蠢蠢欲动。

在玉屏,侗族人敬重厨师,许多宴席上客人都要与厨师对唱,互相致谢。如一首《谢厨歌》就是这样唱的:“厨师师傅常操心,睡半夜来起五更,坐了几多冷板凳,烧手烫脚费精神……巧手办出十样锦,艺高算得第一名,吃在口里生百味,多谢厨师一片心。”

好想把《谢厨歌》学会了,去感谢生命中邂逅的每一位用心烹制美食的大厨。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3-14 云端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1013.html 1 在玉屏当“吃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