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国:当好“领头雁” 做好“引路人”

作者:胡秋如

1982年2月出生于江口县坝盘镇高墙村的陈腊国,2021年10月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任高墙村党支部副书记,2023年4月起根据组织安排,到竹山村挂任支部第一书记。

不管是在高墙村还是在竹山村工作,陈腊国始终心系发展、情系群众,恪尽职守、竭诚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坚守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组织的铮铮誓言。特别是在竹山村挂职期间,他立足村情实际,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出路,干出了一番优异成绩。2024年,陈腊国荣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抓实基层党建,当好组织建设“责任人”

“吃了这碗饭,就要好好干”,这是陈腊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挂职的竹山村属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只有22名党员,且大多数党员经常以农忙为由缺席党组织生活,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严重不足,战斗力低下。

面对这一情况,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坚持把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认真对照软弱涣散原因,一条一条过“筛子”,一项一项抓提升,带领支部班子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引导党员积极参与组织生活,为支部和村级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发展合力,全面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同时,他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议党建、议村务、议发展、议增收,积极为致富献策、为发展出力,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村班子和党员群众凝心聚气、上下齐心,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并顺利摘掉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

抓好产业发展,当好发展致富“领路人”

“产业扎下根,群众心才稳”。自挂职以来,陈腊国调研竹山村村情实际,摸清产业发展资源,面对竹山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困难等现实问题,他立足实际,以开展强村富民行动为抓手,主动担起全村发展重任,积极寻求发展出路,主动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为村级发展产业提供思路方法。经过他与村“两委”多次开会研究,结合本村实际,决定盘活土地资源走林下经济发展的道路。

目前,陈腊国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共发展了10余亩羊肚菌,羊肚菌亩产量200公斤,总产值24万元,实现了竹山村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收入“0”的突破。同时,他还积极争取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截至目前,他同村“两委”共同努力,争取实施了1000余亩油茶产业路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总投资820万元,惠及了6个村民组100多户群众;争取实施了长冲水库至大竹的农田灌溉沟渠建设,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2024年,全村春播面积1300余亩,秋冬播种面积400余亩。

抓好基层治理,当好美好生活“施工人”

“村寨和美,关键在人心齐”。为抓好基层治理工作,推动村级社会稳定、生态宜居,陈腊国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组建村级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环卫保洁队、治安宣传矛盾调解队、防汛抗旱应急队等各类志愿队伍服务功能,组织发动村民共同参与村级治理,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巡河巡林、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拆违治乱、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为群众营造了一个干净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群众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同时,他还以“党建+文化”为抓手,结合村情民情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大力整治滥办酒席、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倡导文明新风,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挂职以来,他协同村“两委”共排查矛盾纠纷37件(历史遗留矛盾纠纷3件),化解37件,调处成功率100%,有效实现了矛盾解决在源头,纠纷化解在基层的目的,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助力乡村振兴,陈腊国作为一名村干部,始终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为民谋福祉、寻发展,积极投入乡村振兴的实践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群众满意的优秀“答卷”。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3-17 胡秋如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1101.html 1 陈腊国:当好“领头雁” 做好“引路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