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回升,正值果蔬管护的关键时期,在万山区下溪乡葡萄种植基地里,农户在抢抓农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为葡萄提质增效打下良好基础。
“这里只需要留两个枝条,其余的剪掉,还有这个枝与枝之间不能隔太密了。”在下溪乡瓦田村时家组的山地生态刺葡萄家庭农场,下溪乡农服中心工作人员姚华正与农户时绍近围绕葡萄树修剪、追肥等管护工作进行交流。
下溪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姚华告诉笔者,“葡萄管护最关键的是修剪老枝,枝太多对葡萄的长势和口感会有影响,在修剪的时候一般要求枝与枝之间相隔20—30公分的距离。”
瓦田村作为下溪乡的山地生态刺葡萄种植示范点,共有葡萄种植大户13户,种植面积有2000余亩,年产量在250-300万公斤。时绍近便是种植大户当中的一员,他与妻子于2009年返乡发展山地生态刺葡萄家庭农场,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7亩。
“我这葡萄每亩最低产量可达2500公斤,去年成熟采摘的时候每天都有50—60个工人来装车。”下溪乡瓦田村时家组家庭农场负责人时绍近说。
下溪乡地势西高东低,依托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种出来的山地生态刺葡萄口感好、品质优。目前,已与省内外不少企业签订了协议,进行订单式销售,产品走俏广西、湖南、贵阳等地。
“瓦田村这2000多亩葡萄园的带动示范效益比较好,辐射到全乡已发展到9300余亩,种植户的信心都非常高。”姚华表示,接下来会加强技术指导,争取上级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努力把全乡的葡萄产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下溪乡从2014年开始发展种植山地生态刺葡萄,并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生态农庄)+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共发展有2个村集体合作社和15户家庭农场。此外,下溪乡还利用闲置粮站建立葡萄酒厂,成功注册“刺白兰、土白兰”葡萄酒商标,探索从“一产”向“二产”的融合发展,延伸葡萄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