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晚的铜仁体育馆,毕节梁才教育集团与铜仁市代表队的比分定格在92:70。当终场哨声划破沸腾的声浪,这座武陵山区的城市,以东道主的姿态揽获公开赛女子组冠军及男子组亚军。
这组数据折射出铜仁篮球的深厚底蕴——从村寨洞穴球场走出的草根球员,到能与职业化训练队伍抗衡的市队,铜仁用5年时间实现“省级赛事高地”的升级。在男子组决赛中,虽惜败,但铜仁队全场的精妙配合和永不言弃的顽强斗志,让现场球迷感叹:“虽然铜仁队这帮‘老头儿’一直被毕节梁才教育集团的年轻人们压着打,但是全场都没有放弃追分,第四节甚至一度从27分之差追到了13分,这就是群众体育与竞技精神的完美融合。”
更令人瞩目的是赛事辐射力:5天33支队伍鏖战,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300万人次。其中铜仁队和黔东南队半决赛直播时段,抖音“#贵州省篮球公开赛”话题播放量单日激增800万次,总曝光突破2000万次大关。评论区里,“想看比赛回放”“求铜仁旅游攻略”的留言交织,篮球热浪正将铜仁推向流量风口。
赛事期间,一组镜头在短视频平台疯传:在铜仁的主场,上百名黔东南球迷团在观众席敲响铜鼓;铜仁队得分瞬间,看台上70多岁的老爷爷用土家语高喊“好得很!”;更有云南昭通球迷王有成驱车600公里,特地来看这次比赛。这些碎片化叙事,拼凑出一幅“篮球为媒、多元共生”的现代山乡图景。
流量背后是更深层的价值认同。当遵义宇晗队球员杨昊在赛后直播中推荐“铜仁米豆腐”,当毕节梁才教育集团的球员谭洪骁带着自己的父亲来铜仁一边比赛一边旅游,当万山朱砂古镇借赛事推出“篮球主题观光路线”,体育赛事已超越竞技范畴,成为城市IP的孵化器。这种文化嫁接策略成效显著:抖音平台“铜仁篮球文旅”相关视频获赞超百万个,中南门古城民宿预订量同比激增120%。铜仁正在书写“赛事流量——文化认同——消费转化”的新经济方程式。
3月19日清晨,朱砂大酒店经理看着满房系统既喜且忧:“入住率100%,连员工休息室都改成了临时客房。”这仅是冰山一角——赛事期间铜仁酒店入住率迎来大涨,特色餐馆翻台率突破日均6次,绿豆粉、社饭等小吃日销量是平日的3倍。
更生动的故事发生在文旅产业链上:梵净山景区迎来特殊游客团——十多名黔东南球迷赛后集体登山,导游笑称:“他们讨论战术的声音比讲解器还响”。那个驱车而来的云南球迷王有成,用3天时间完成“观赛——游览——购物”闭环:“看了冠军赛、爬了梵净山、买了10斤绿豆粉和锅巴粉回云南,这才是真正的体育旅游!”
如今的铜仁,已经从群众自发性活动到标准化赛事体系的跨越,从单一体育形态到文体旅商融合的跨越,从区域性热点到全国性IP的跨越。这一切的背后,是铜仁正在构建的篮球产业生态。
硬件升级:沿河黄金山体育馆完成智慧化改造,5G+VR观赛系统让远程观众如临现场;规划中的武陵山体育综合体将集成训练基地、体育商城等业态。
人才培育:市体校与广东省东莞市合作开设“篮球运营特训班”,首批50名学员已参与赛事执行;万山区启动“少年篮球苗圃计划”,选拔出的12岁小将张子航被省青队相中。
数字赋能:与深圳企业联合开发的“梵净篮球元宇宙”,用户可穿戴VR设备与CBA球星虚拟对决,该项目已吸引多家科技企业洽谈合作。
……
如今,铜仁正以篮球为支点,撬动更深远的变革。铜仁用一场赛事证明:当体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带来的不仅是奖杯与数据,更是打开山门的钥匙、对话外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