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印江合水镇用法治文化赋能乡村治理观察

作者:特约通讯员 赵超超 林家彩

←合和议事。

↑合水镇司法所入户调解群众纠纷。

→合水镇初级中学开展法律知识讲座。

合水镇兴旺村的“合和议事廊”。

群众院坝会。

合水镇初级中学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比赛。

合水镇初级中学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在贵州的东北部,印江河蜿蜒而过,河畔的合水镇在悠悠岁月中承载着质朴的生活。如今,法治文化如春风化雨,悄然润泽这片土地。从热闹的集市到宁静的村舍,从传统的议事堂到崭新的议事走廊,法治元素处处彰显。通过“乡村合和议事”“少年模拟法庭”“司法进农家”等举措,合水镇奏响和谐新乐章,正逐步构建起乡村治理的全新格局,一幅民主法治、安定有序、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

“合和议事”聚民心,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1月20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兴旺村的“合和议事廊”内热闹非凡,一场关于如何建设好家园的讨论正在热烈进行。村支书杨珍军站在廊前,满怀激情地向村民们发出倡议:“我们兴旺村正在进行特色小寨建设,今天在这里我们主要就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家园进行讨论,接下来,请大家积极建言献策。”

村民卢道强率先发言:“特色小寨建设是件好事,我们大力支持。我建议村里应该加大整治垃圾乱堆乱放和老旧危房清理力度,让村子更加整洁美观。”卢道强的建议得到了在场村民的认同,大家纷纷表示愿意为家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2022年8月17日合水镇兴旺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长廊打造“合和议事廊”以来,这里已经成为村民们共治、共建、共享的重要场所。通过将村中的“大事小务”放在长廊内集中探讨,有效解决了以往村级事务中村干部“唱独角戏”的困境,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

村支书杨珍军谈及“合和议事”带来的变化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说:“从前,很多村民对村级事务不关心、不理解、不参与。但自从‘合和议事’开展之后,村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利用这个平台宣传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后,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基本上没有了,村庄变得更加和谐。”

在议事会上,干部和群众坐在一起,共同讨论村事、家事、身边事。村民们有了发表意见、参与决策的机会,不仅增强了“主人翁”意识,还真正实现了村级自治。这种“需求由群众表达、问题由群众讨论、办法由群众共享、道理由群众共评、事务由群众参与”的模式,让兴旺村的治理更加民主、高效。

截至目前,“合和议事会”参与议事活动25次,解决垃圾乱堆乱放、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整治等各类问题25个,切实拉近了党群之间的距离,有效推动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校园法苑”育新苗,法治种子根植少年心

2022年12月1日,合水镇初级中学的校园内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活动。随着一声庄严的法槌敲响,“现在开庭……”一场模拟“偷越国(边)境罪、诈骗罪案”的庭审在该校“少年法学院”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标志着铜仁市首家“少年法学院”在合水镇初级中学的创新实践再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次模拟法庭由合水镇初级中学的二十五名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书记员、公诉人及被告人等角色,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态度,将案件真实还原,为现场师生呈现了一场“沉浸式”普法教育。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法庭调查、辩论等环节,不仅深入了解了法律程序,更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了法治观念。

自“少年法学院”成立以来,合水镇初级中学已成功举办了三次模拟法庭活动,共有1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每一次模拟法庭都是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学生们在模拟庭审的过程中,不仅有效拓展了法律知识,还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辩论能力。他们通过亲身参与,深刻体会到了法律的庄严与神圣,更加明白了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

合水镇初级中学九(1)班学生罗思美在谈及参与模拟法庭的感受时表示:“通过参与模拟法庭活动,我们主动去了解涉及案件的相关法律知识,知道了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合水镇初级中学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如在校内开展“大手拉小手”法律宣传活动,组织班级内模拟开庭,以及组织学生观摩印江自治县法院、合水镇法院的开庭过程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法律知识,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校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组织一次关于法律方面的活动,在参加完活动后,我们不仅会在学校里相互讨论和学习,回家后我们也会和家里人讲述相关的法律知识,当一名小小法律宣传员。”合水镇初级中学九(1)班学生田丽说道。

如今,合水镇初级中学的校园内弥漫着浓厚的学法氛围。学生们在探讨法律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法治观念,还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和睦相处。校长陈祖优表示:“模拟法庭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接下来,我们将开展更多场次的模拟法庭,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庄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这一系列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合水镇初级中学成功地将法治种子根植于少年心中,为培养新时代的法治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司法为民”零距离,法治服务暖人心

2024年9月3日,合水镇司法所迎来了一位朴素而焦急的老人——紫薇镇82岁的杨国荣。他带着一丝期盼与不安踏入司法所的大门,第一句话便是:“吴所长,我儿子去世了,还有3000元工资没有收到,怎么办啊?”

面对这位年迈的来访者,合水镇司法所所长吴敏热情地接待了杨国荣老人,耐心倾听他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原来,这笔欠款是杨国荣之子生前务工应得的工资,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吴敏当即向老人承诺,将全力协助他讨回这笔被拖欠的工资。

经过多次沟通与努力,合水镇司法所成功帮助杨国荣老人追回了3000元的欠薪。当老人接过这笔现金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起事件只是合水镇司法所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基层法治服务的前沿阵地,合水镇司法所始终坚守在司法为民的第一线,致力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他们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合水镇司法所建立了镇、村、组三级调解网络,每个村都配备了专职人民调解员,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格局。同时,他们还加强与派出所、法庭、综治办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了联调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应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

在调解工作中,对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司法所主动介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合水镇司法所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8件,调解成功率达92%以上,有效维护了全镇的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合水镇司法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司法所”“全省规范司法所”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合水镇司法所将坚定司法行政为民宗旨,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当好群众身边的‘法律小助手’,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吴敏说。

印江合水镇以法治文化为引领,通过“乡村合和议事”和凝聚民心,以“校园法苑”培育法治新苗,依托基层司法所提供暖心服务,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法治的清泉流淌在合水镇的每个角落,浸润着百姓的心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绘就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新画卷。

合水镇人大主席张青松介绍:“未来,合水镇将继续深化法治建设,让法治之花在乡村大地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3-24 特约通讯员 赵超超 林家彩 ——印江合水镇用法治文化赋能乡村治理观察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1300.html 1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