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台区整治这场仗,终于打赢了!”铜仁供电局副总工程师王拓长舒一口气。
岁末年初,随着冬季大量使用电采暖设备和春节期间的大量返乡潮叠加,当地用电负荷急剧上升,带来台区负载过重问题。“作为影响用户用电的‘最后一公里’,中低压台区过载会导致电压不稳、停电,影响居民正常用电,长期过载可能导致变压器过热、线路老化加速,甚至引发设备故障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王拓说。
截至目前,铜仁供电局共完成9279个中低压存量问题台区整治,完成项目总投资4.72亿元,新增配变容量33.08万千伏安,惠及用户55.14万户。2024年11月至12月,95598热线电能质量投诉同比下降22%。
曾经铜仁的中低压存量问题台区数量位居贵州省前三,如今已实现了“全面清零”。
电力赋能产业兴
乡村振兴动力强
春节期间,乌江畔的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沉浸在一片节日喜庆中。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身着民族传统服饰的黄亚飞正做着糯米包子,用来招待拜年的亲戚。“之前电压不稳定,我们只能和邻居错峰使用打米机和磨面机,今年过年再也不用担心跳闸了!”黄亚飞指了指隔壁同样在做包子的邻居家,开心地说。
2024年12月,铜仁沿河供电局对黄亚飞所在的思渠镇场坪3号公变进行低电压台区改造,变压器容量从之前200千伏安增容至400千伏安,缩短供电半径,让台区用户告别了“用电焦虑”。
黄亚飞计划年后凭着自己这门手艺在镇上开一家糯米包子店,“现在也不愁用电了,昨天刚刚报过装,年后就把店开起来。没这个稳定的电,我的梦想还真实现不了!”
在思渠镇思渠村,因养殖本土黑山羊效益好,杨海江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这两年国家政策好,扶持我们搞养殖,我想扩大规模,但是电压不稳定,大设备上不起来。”过去因电压不稳,他的黑山羊养殖规模受限,碎草机、抽水机等设备难以运转。
2024年8月,铜仁沿河供电局对思渠村杨楠公变开展升级改造,新增电杆41基,并对线路进行绝缘化改造,变压器容量从之前315千伏安增容至400千伏安。
杨海江抓住这一契机扩大养殖规模,将羊群数量增加至150只,还引进了13头本地黄牛。“现在电稳了,我又新买了几台大机器,我的养殖规模扩大了,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劲头也更足了!”杨海江站在羊圈前,脸上满是憧憬。
“洞篮”出圈引客来
电力点亮新生活
高山村位于思渠镇西北部,是贵州省最偏远的村庄之一,也是铜仁市最后一个通电村。这里被称为“飞地”,三面被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村庄环抱,剩下西面是百米高的山崖,山崖下是滚滚乌江。
“当年村里没有公路,也没有通桥,每一根电杆、每一台设备,都是我们职工和村民一起抬上来的。”铜仁沿河供电局派驻高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田辉介绍,那时候,电杆和设备从乌江对岸的思渠镇用船运到山脚下,再由人工抬上百米高的山崖。“所以人们常说高山的电从‘水上来’。”
从“水上来”的电,正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村民的生活面貌。除了农网改造稳定供电以外,铜仁沿河供电局对高山村的帮扶还包括提供教育物资、硬化户户通路面等。“从我读书的时候到我现在工作,这一帮就是十多年。”高山村土生土长的村党支部书记田永江见证了这一切。
“点煤油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前我们这里没什么娱乐活动,天黑了就睡觉。现在每家每户,电视冰箱电磁炉这些一应俱全。不少人也开始学着上网,玩抖音,时髦的东西他们都会。”田永江说。
在思渠镇的另一边,“洞穴篮球场”正成为乡亲们日常消遣的新去处。这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天然洞穴内,阶梯观众席、标准化球场一应俱全,电力线路专供保障了赛事照明与设备运行。“现在回来也有地方去,不用天天闷在家里玩手机了。这么酷的地方就在家乡,挺自豪的。”返乡大学生小田说。
“电网公司为我们的‘洞篮’专门引了一条线路,保障场馆电力稳定供应。现在‘洞篮’不仅是乡村体育竞技场所,还成为村民们聚会休闲的好地方,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思渠镇党委委员黎小伟介绍。
除了开放给村民活动以外,“洞篮”每年还作为比赛场馆承办省市县级多项重大赛事。当前,思渠镇正在扩建“洞篮”二期,增设羽毛球场地,增设洞窖用于酒产业发展,做到“一洞多用”,让“洞篮”成为沿河的一张“靓丽名片”。
生活变样、产业兴旺、文娱丰富……桩桩变化见证了电力赋能的强大力量,也彰显了守好“最后一公里”的重大意义。
守好“最后一公里”
绘就发展新图景
从65天连轴奋战到10余支党员突击队下沉一线,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精准发力,通过扎实调研、负荷分割、加装风机、绝缘化改造、扩容变压器等措施,让1.8万平方公里的铜仁大地电力血脉畅通无阻。“先打歼灭战,再打支援战,同步打好‘攻坚战’!”王拓用三个“战”字道出决心。如今,稳定充沛的电力正为城乡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回家,过个好年!”年前返乡的大学生小田在朋友圈写下这段文字,配上“洞篮”照片,过了一小会儿,已收到几十个“赞”,不少人留言评论:“好酷啊,建在山洞里的篮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