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场镇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胡淇然 姚彩云

本报讯(胡淇然 姚彩云) 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征程中,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深谙组织建设和党建引领的重要性。多年来,始终坚守“组织夯基筑底、党建赋能前行”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规范管理,着力打造以“党建为魂、发展为要”的特色发展模式,以党建工作的蓬勃生机为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指明方向。

筑牢组织“基本盘”,为产业发展凝聚强大合力。结合机构改革明确镇党委政府职能职责各7项,修订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共八章37条,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分工和联系村包保制度,做到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团结协作、责任到人,全力实现“谋发展、保民生、促振兴”,着力将党委建成坚强有力的指挥部。扎实开展“排队抓尾”夯实基层基础,开展村“两委”班子中期评估,研判各村“两委”干部的工作成效、问题短板、培养方式及评价意见。从致富能手、经商人士、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新增补选村“两委”干部18名,储备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36名,着力将村党组织建成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加强新时代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扎实开展群团组织换届工作,举办第二届藏红花文化艺术节、“九九重阳节·最美夕阳红”、单身青年交友联谊、“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等各类活动,着力将群团组织建成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坚实阵地。

激活队伍“动力源”,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充分发挥镇党校主阵地作用,举办理论+产业培训班8期,培训党员干部700人次,主要领导带头讲专题党课2次,包村领导到村宣讲授课36次,选派2名村干部赴东莞、六盘水等地跟岗学习,动员22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将镇村干部培养成推动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实施年轻干部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通过日常培养为基础,实践锻炼为重点,从严管理为保障,选准用好为根本4个方面明确10项重点举措,着力提高年轻党员干部7种能力,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创新活力与强劲动力。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量化作为考核指标,对表现较差的村干部扣除绩效,对表现较好的工资晋级,对表现优秀的进行奖励,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开辟发展“新航道”,为产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组织架构。围绕“两强两富”目标,积极探索“一个核心+两个平台+三个机制+四种模式+五条路径+六项监督”的“123456”工作模式,创建强村富民公司1家、星级工坊5个、产业基地18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736.23万元,收益435.73万元。全面摸清家底。镇党委采取班子成员包村、部门联动督导工作机制,做好三资清查管理工作。共清查出现有集体土地总面积167361亩,固定资产41863.12万元,农村集体资金676.35万元。做强主导产业。依托“黔玉油茶公司+镇强村富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股份抱团发展模式发展油茶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打造油茶全产业链。同时,加强1万亩股份制油茶林管护、全力推进3782亩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实施和大力发展太子参、白芨等林下经济作物5000余亩。发展特色产业。将碧慧源羊肚菌、花为藏红花等龙头企业培育成强村富民5星工坊,探索企业“保供种、保技术、保产量、保单价、保订单”的“五保合一”模式,完善羊肚菌深加工产业链,实现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一条龙,利用育苗中心温室大棚新建藏红花室内培育基地。共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带动务工2000人次,发放务工工资900余万元,带动集体增资30余万元,经济效益8000万元,实现集体增资、群众增收、企业增效。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下一步,朱家场镇将持续秉持“抓好党建是核心引领”的理念,守正创新、精准发力。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不断提升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全面强化规划、指导和服务。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为引领,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3-30 胡淇然 姚彩云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1525.html 1 朱家场镇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