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江县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聚焦选、育、用全链条建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持续汇聚“头雁”效应,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坚持优中选优,建强“头雁”队伍
严格标准选。出台《德江县加强优秀村(社区)支部书记培养管理工作方案》,坚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严格质量、优胜劣汰、退一补一”原则,严格落实村党组织推荐、乡镇党委初审、县级部门联审机制,严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入口关”,推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质量整体提升。
规范程序选。结合德江县基层党建“3+N”结对联系机制,联系村领导常态化深入软弱涣散村、经济薄弱村调研摸底、挖掘人才,严格按照推荐、评议、考察、公示程序确定村级后备力量,并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听取党员群众评价意见,确保拟选拔人选组织公认、群众认可。
拓宽渠道选。立足村情实际,把握村级换届关键节点,坚持“内挖、外引”结合,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想法、有激情的外出务工党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才回乡创业,多渠道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及后备力量。目前,分类储备 1370 名村级后备力量人选。
强化培养锻炼,提高履职能力
业务培训强素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利用县乡党校、新时代大讲堂等平台载体,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治理、集体经济、基层党建等内容,线上与线下开展培训,全方位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2024年以来,组织33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集中培训,133名参加学历提升。
交流互鉴补短板。举办“书记讲给书记听”活动,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强村富民”行动、基层治理、民生事业等方面开展“比武”,通过“比”思路、“晒”举措、“亮”成绩,在互学互鉴中找差距补短板,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
跟岗锻炼促提升。选派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及后备力量赴省内外跟岗学习,在实践中锻造“宽肩膀”、练就“真本领”,及时分享跟岗“成果”,立足本村实际转化运用,示范带动村干部履职能力提升。2024年以来,选派1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跟岗学习。
注重激励担当,激发干事热情
在政治上关心。注重推荐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党员群众认可度高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并合理调配编制资源,注重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聘事业编制、公务员,持续畅通村级党组织书记晋升渠道。目前,招录2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名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在干事上搭台。大力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在全县22个乡镇(街道)分别成立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选配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法人,为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搭建新平台。2024年来,推动发展项目175个,打造强村富民工坊53家,带动集体经济增收547万余元。
在待遇上保障。实行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报酬+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结构性报酬制度,将村“三职干部”纳入养老保险交纳范畴,为580余名村干部购买居民养老保险,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