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花灯进校园 非遗绽新彩

作者:廖雪芳 陈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在思南县,土家花灯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借助学校的力量,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从大课间到校本课程,从社团活动到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一系列举措让这一古老艺术不仅在民间口耳相传,也在校园里扎根,实现了保护与传承的良性循环。

早上9:40,悠扬的土家花灯音乐响起。思南县第九中学的操场上,2000余名学生手持彩扇,随着音乐整齐起舞。彩扇似蝶,舞步灵动,学生们以朝气蓬勃的身姿,演绎着土家花灯独特的韵律。

2019年以来,思南县第九中学将思南土家花灯引入校园,每天早上,跑操与土家花灯都在校园里面交替上演。

“土家花灯代表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欢快的音乐与优美的舞姿深深感染着我,心中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思南县第九中学学生阮赢秀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学习与传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思南土家花灯。”

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土家花灯传承?2020年,思南第九中学还对花灯进行创新升级。大课间改变了传统花灯二人转的表演模式,将其发展为集体性的花灯歌舞。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规模,不仅增加了表演的气势,也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此外,从“单扇”到“双扇”,融入更多创新动作,也让土家花灯更具观赏性和趣味性。

“我们把思南土家花灯一些有代表性的动作保留了下来,通过新的表演方式,让动作更加适合青少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得到有效传承。”思南九中团委书记李淳说。

该校邀请了思南土家花灯第四代传承人许朝正等一批非遗传承人,为学生讲解花灯的历史文化知识,示范传统的表演技巧,手把手地传授花灯表演技艺。在传承人现场指导下,学生们对土家花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表演技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我们教育探索的创新尝试,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体育健身有机结合,让同学们把体育锻炼浸润在民俗文化的浓郁氛围之中。”思南县第九中学校长张勇川说,“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更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学校成为守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主阵地。”

2006年,思南花灯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思南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思南土家花灯进校园,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到了传承与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4-09 廖雪芳 陈敏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1890.html 1 思南:花灯进校园 非遗绽新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