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电力发展新坐标 在变革中书写电力担当

——铜仁供电局2024年度工作综述

作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宏扬 通讯员 陈厦华

2024年夏季,印江供电局针对重过载、低电压问题进行变压器增容处理。 向世杰 摄

2024年7月20日,德江供电局工作人员在10千伏稳荆线下制定治理过载、低电压方案,助力电网迎峰度夏。李朝辉 摄

2024年1月23日,碧江供电局工作人员走村入户了解客户用电情况。

2024年11月7日,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兴旺村黑木耳种植基地,供电人员对该基地抽水专变进行红外测温,保障供电设备健康运行。 向世杰 摄

新能源。李志杰 摄

2024年9月24日,铜仁供电局驰援海南队伍通过清澜大桥返程。 车安南 摄

2024年12月10日,德江供电局“渡船上的巡线工”为客户讲解微厅绑定方法。李朝辉 摄

茶企负责人向供电局工作人员介绍电制茶带来的好处。 向世杰 摄

2024年,是铜仁供电局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年。面对能源转型、经济复苏与国企改革的多重挑战,铜仁供电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在南方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和铜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交出了一份“战略引领、创新驱动、服务民生”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这一年,铜仁电力人用行动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以“一流企业建设”为目标,以“新型电力系统”为支点,为铜仁市“六大生态产业”布局和绿色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战略引领:一流企业建设的铜仁路径

铜仁供电局以“建设一流企业”为核心战略,构建涵盖21项关键指标、101项核心目标、180项重点任务的“战略包”,创新“4T+数字看板”管控机制,通过“建体系、强管控、优管理、创标杆”四维联动,实现任务闭环管理。例如,通过“指标认领+绩效联动+双线预警”工作机制,将战略目标分解至基层班组,每月开展指标动态评估,确保任务到期完成率达100%。

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铜仁供电局以“优东提西、强地带县”为原则,完成市、县、所三级组织结构变革,87.76%的业务质效指标显著提升。大集体企业“三化改革”实现财务集约化与机构扁平化,市场化薪酬体系逐步落地。2024年大集体企业营业收入达4.97亿元,利润铜仁供电局还总额突破千万元大关。

铜仁供电局还深化东西部协作,与广东江门供电局结对共建,围绕电网规划、数字化转型等13个领域开展51项对标提升行动。引入江门供电局“智能电网规划导则”,优化铜仁配网网架结构,推动8个县域实现整县配电自动化自愈。例如,江口县全域配网线路完成自愈功能改造,供电可靠性从99.625%提升至99.866%,为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基地——贵茶集团提供稳定电力支撑。大集体企业“三化改革”中,推行财务集约化与机构扁平化,建立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试点“项目制”绩效分配,激发员工活力。

经营提质:效益与效率的双向跃升

2024年,铜仁供电局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经营指标实现全方位优化。通过深化“零基预算+标准成本”管理模式,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各项成本费用均控制在合理区间。

在降本增效方面,非生产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物资管理效能持续提升,外委业务管理更加规范,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稳步增长态势。通过建立全流程成本管控机制,采取集中采购、共享服务等创新举措,实现成本节约与资源利用的协同优化。

在服务企业用电方面,铜仁供电局推出个性化用电方案设计,帮助重点企业合理规划能源使用;针对农村地区创新电力服务模式,有效降低用户接电成本,缩短办电周期,切实提升用电便利性。

针对非生产性费用,铜仁供电局推行“一费一策”压缩方案,通过集中采购、共享服务等方式压降成本8.45%。在增供扩销中,实施“一企一策”服务机制,为凯金、嘉尚等新材料企业定制峰谷分时电价方案,帮助降低用电成本15%;针对农村地区推广“临电共享”服务,企业通过租赁变压器等设备节省初期投资70%,缩短接电时间50%以上。

在线损治理方面,开发“赛马画像”数字化工具,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高损台区,开展“一线路一方案”整治。在万山区试点“台区经理+AI诊断”模式,实现线损异常自动预警,推动10千伏及以下线损率连续8年下降。

在增供扩销方面,全口径售电量达128.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2%,创近五年新高。区内售电量109.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8%;电能替代电量9.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57%;区外售电量18.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68%,黔电送渝、湘市场成效显著。线损治理持续突破,综合线损率4.03%,10千伏及以下线损率连续8年下降至4.35%。

服务大局: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电力保供筑牢铜仁民生底线。面对极端天气,铜仁供电局建立“三级应急响应+党员责任区”机制。例如,在玉屏侗族自治县“6·29”洪灾中,289支“区岗队”党员突击队48小时内恢复全部受损线路;春节期间投用移动变压器37台,解决返乡潮引发的负荷激增问题,确保“零拉闸限电”。新型负荷管理系统接入可控负荷66.35万千瓦,计划完成率126.86%,保障错峰负荷57.30万千瓦,获政府与群众高度评价。

产业支撑与乡村振兴双轨并行。为“世界抹茶超级工厂”贵茶集团打造全链条绿电服务,完成梵净山景区10千伏线路全绝缘化改造,实现充电桩、冷库等关键负荷100%绿电覆盖。通过“错峰+节能”用电方案,三年累计为企业节省电费超150万元。乡村全面振兴中,创新“强村富民工坊”模式,在万山区瓮背村建设光伏扶贫电站,年发电量达12万千瓦时,收益反哺村集体;开展农业灌溉“共享用电”,安装智能用电装置73套,解决私拉乱接隐患,惠及农田1.2万亩。保障凯金、嘉尚等10家企业稳产增产,新材料用电量14.21亿千瓦时,占大工业电量的36%;建成充电站20个,充电量0.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39%,助力“电动贵州”战略落地。选派25名驻村干部帮扶21个村,捐赠41.9万元实施3个定点项目,帮扶村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提升至1.72万元。

营商环境优化再升级。建立重大项目“一名党员+一个团队”全程跟进机制。为铜吉铁路项目提前布局110千伏临时电源,缩短工期30天;试点“过户+改类”联办服务,用户业务办理时长压缩至0.5个工作日。推行“水电气网”一网通办,联办业务4036单;业扩工单服务时限达标率99.9%,通过“零投资”政策为用户节省成本7217万元。“敲门行动”推动服务前置,有责投诉下降37.5%;配电自动化自愈覆盖率94.8%,客户平均停电时间降至12.25小时/户,同比下降13.1%。

创新驱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铜仁实践

铜仁供电局建成全省首个“一键多站”智能巡检系统,在220千伏太平变电站部署红外双光卡片机,实时监测开关柜内部状态,将故障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深化数字赋能,开发RPA机器人140个,实现电费核算、工单派发等流程自动化,效率提升40%;试点“人工智能大模型规划系统”,辅助识别电网薄弱环节,缩短规划周期50%。

在绿电转型方面,推动高耗能企业参与绿电交易,为铜仁锰钡产业园定制“绿电套餐”,年消纳新能源电量达3.44亿千瓦时;建成铜仁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打通西北清洁能源入黔通道,提升区域供电能力28.6万千伏安。

党建引领:强根固魂凝聚发展合力

铜仁供电局深化“三融三联”模式(融思想、业务、资源,联载体、系统、数据),289支“区岗队”在抢修复电等任务中发挥先锋作用。实施干部队伍“三维两级”绩效评价,调整6名履职不力干部,年轻干部占比提升至23.7%。廉洁建设“铜舟同廉”品牌成效显著,信访举报量5年来首次下降。

2025年,铜仁供电局将锚定“一流企业65分”目标,深化战略包落地、本质安全建设、绿电交易扩容等任务。围绕“六大生态产业”与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十五五”配电网规划,新增新能源装机73万千瓦,打造“困牛山现代供电立体化模式”,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贡献电网力量。

从战略引领到服务民生,从技术创新到党建融合,铜仁供电局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诠释了新时代电力企业的责任与担当。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历史节点,铜仁电力人正以昂扬姿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南网新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4-10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宏扬 通讯员 陈厦华 ——铜仁供电局2024年度工作综述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1958.html 1 锚定电力发展新坐标 在变革中书写电力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