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曾明 吴碧艳) 大龙开发区以产业带动就业,通过技能培训、岗位对接、政策扶持等一系列举措,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高质量就业。
走进贵州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的仓储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包装产品,李会穿梭其间,检查产品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准确,确保入库产品零瑕疵。
今年已是她在中科星城工作的第七个年头。
“之前在外面务工,后来春节回家过年的时候发现家乡发展不错,经过村里面信息员告知的招聘信息,就应聘来到中科做仓管员。”仓储部主管李会说。
李会所说的“信息员”正是来源于大龙开发区推行的“就业信息员”制度。每个村居都配备有一名就业信息员,深入排摸掌握本辖区劳动者就业失业情况、就业意向、培训需求等,每月建立劳动力就业台账,为其提供相对应的就业帮扶。
产业兴旺吸引群众返乡就业,促进团圆与“生计”两全。大龙开发区坚持群众就业与产业发展并重,因地制宜发展多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业。
在东亿电气质检车间内,工人们在产线上有序地忙碌着,一个个打火机正在接受进入市场前的最后检验。杨宗英是质检车间的主管,2017年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举家搬迁到大龙开发区,后进入东亿电气工作,三个月的时间就从普通员工成长为车间主管。
为了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找到满意的工作,大龙开发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强化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搭建零工市场平台,让“人岗”匹配更容易。截至2024年,大龙开发区有劳动力25042人,就业创业人数达23978人。
针对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大龙开发区特别采取了“培训+岗位+服务”一体化模式,开展定向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惠民政策。目前,已累计开展技能培训8000余人次、促进2000余名搬迁群众县内稳定就业。
大龙人社中心通过精准施策,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情况,2024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57场,助力1000余人就业,落实惠民惠企补贴资金达8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