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坪镇加速规范基层治理建设

作者:舒英 黄成林

本报讯(舒英 黄成林) “以前反映问题,得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跑,浪费时间还不一定能解决。现在通过现场直接反馈,问题很快就有人处理,真是太方便了!”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新华村村民姚大叔拿着刚刚解决的土地纠纷协议书,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此前,姚大叔与邻居因土地边界问题僵持不下,多次沟通无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来到了田坪镇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开通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没想到,当天该镇平安法治办、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就赶到现场,经过实地勘察和耐心调解,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

姚大叔的经历,正是田坪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一个生动写照。近年来,田坪镇积极探索,致力于打破基层治理中的各种壁垒,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群众诉求实现一键直达,有效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

直面难题,搭建便民服务热线。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诉求日益多样化。尽管此前也搭建了一些线上线下的沟通渠道,但部分群众反映,这些渠道分散,操作繁琐,一些年纪较大、不熟悉互联网的居民,很难通过这些渠道顺利表达诉求。为解决这一问题,田坪镇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在全镇范围内开通了基层治理服务热线。这条热线依托镇综治中心,整合司法、农服、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的资源,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将分散的“信息孤岛”串联成基层治理“一张网”。群众只需拨打综治中心热线,就能实现诉求“一键直达”。

完善机制,确保诉求高效处理。为保障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的高效运行,田坪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闭环处置机制。从群众进门登记、诉求受理,到分流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形成闭环管理,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归属,通过网格化信息平台将其分流到相应的部门或村(居)。相关部门和村(居)在接到任务后,需在规定时间内与群众取得联系,了解具体情况,并制定解决方案。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及时向群众反馈进展,确保群众知情权。问题解决后,还对群众进行回访,征求意见,确保群众满意度。

“过去要跑好几个部门去反映问题,现在直接到专门的服务大厅全搞定。”田冲村一村民握着刚签好的调解协议书十分感慨。因土地纠纷与邻居争执半年未果,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矛盾调解热线。当天村调解员、综治中心干部根据约定,出现在纠纷地。随着数据线精准划定边界,这场拉锯战在阳光下一笑泯恩仇。

多元调解,化解矛盾于萌芽。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田坪镇积极引入多元调解机制,除了依靠镇级的专业调解力量,还发动“两代表一委员”、乡贤、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老、中、青调解员队伍。

某村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纠纷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发生了言语冲突。接到平台反馈后,该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迅速赶到现场。他们先安抚双方情绪,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然后通过查阅资料、走访邻里,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掌握充分信息的基础上,调解队伍从情、理、法三个方面入手,对双方进行耐心劝导。经过多次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和解,握手言和。

数据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田坪镇借助“贵政通”网格化平台,对辖区内录入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事件进行分析和挖掘。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梳理,能够及时发现基层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对各部门和村(居)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其改进工作。

通过“贵政通”网格化平台中导出的数据分析发现,某段时间内关于矛盾纠纷的事件较多,综治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对所获问题线索及时剖析研判,妥善调处化解,全力保障化解与稳控成效,自网格化平台使用以来,田坪镇的矛盾纠纷发生率显著下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正如田坪镇党委副书记所说:“我们将继续升级‘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让便捷从‘愿景’照进现实,为建设和谐、美丽的新田坪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田坪镇将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依托,持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构建一套“自下而上”平安事件闭环处置流程,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4-17 舒英 黄成林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2272.html 1 田坪镇加速规范基层治理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