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夜市烟火气激活城市“末梢经济”

作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毛逸飞

暮色初合,锦江河畔的瓦窑河夜市一条街便被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唤醒。“城管给划了固定摊位,每天就收10块钱卫生费,比以前东躲西藏强多了!”李老板正忙着翻转烤架上滋滋冒油的食材,炭火映红了他的脸庞。三年前,他带着妻子来铜仁务工,如今凭借夜市上的三尺烤架,不仅供两个孩子上了城区小学,还在老家盖起了新房。

沿着夜市往西走,杨女士正坐在摊位前编织毛线花朵,她白天在企业上班,下班后就带着自己手工制作的饰品来摆摊。竹编筐里,用毛线钩织的花朵搭配着玻璃珠串成的吊坠,吸引了不少年轻女孩驻足。“我经常来这里摆摊,赚点小钱补贴家用。”她告诉记者,城管人员不时会来提醒摊主,让大家规范摆放摊位、处理垃圾。

在夜市的另一头,来自木弄村的王洪平正和村民们分拣刚运到的草莓。摊位前竖着“木弄草莓”的木制招牌,上面还印着二维码。“去年村里给草莓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现在通过电商平台能卖到贵阳、重庆。”他说:“这里人流量大,每天能卖200多斤。”

瓦窑河夜市的繁荣,正是我市规范流动摊点、激活“夜经济”的缩影。2023年以来,市城市综合执法部门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原则,在中心城区设置了37个便民市场、967个摊位,其中瓦窑河夜市一条街就解决了163户200余人就业。

为进一步规范对临时摊点的管理,城市综合执法部门要求所有经营户和摊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规定区域、规定范围经营,做到售卖商品、经营用具摆放整齐,保证不影响行人通行,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相关部门还对食品经营商户进行了统一培训,要求其落实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启用三防设施设备、做好个人卫生和健康体检工作,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商家不定期巡检,以确保食品的安全。

丁亮夫妇是聋哑人,夫妇二人如今通过在夜市摆摊,每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据了解,夜市管理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下岗失业、残疾、贫困等群体的摊位,政策的温度,让夜市成为民生改善的“毛细血管”。

夜幕下的瓦窑河,霓虹与星光交织,勾勒出城市夜生活的生动图景。这条全长130米的夜市街,不仅是市民的“深夜食堂”,更是300多个家庭的“民生账本”。铜仁的夜市经济正在点亮万家灯火,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温暖篇章。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4-19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毛逸飞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2341.html 1 铜仁夜市烟火气激活城市“末梢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