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铜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49.8亿元、增长4.9%,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3.9%、8%、4.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6%,经济总量首次跨入全省第二方阵……在武陵山腹地,一场以创新为名的经济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曾经以传统农业和资源型工业为主的铜仁,如今正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三驾马车”,培育新质生产力,释放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潜力。
技术创新:点燃发展新引擎,赋能产业升级
走进大龙经开区北部工业园,贵州重力科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正高效运转。这家专注于含汞危废资源化利用的企业,凭借技术创新,成功实现了超低汞触媒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氯化汞含量降低至行业领先的2%-4%。
“我们持续投入研发,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让超低汞触媒产品成为行业标杆。”贵州重力科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负责人张彬满怀自豪。这项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汞污染难题,更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拉长了产业链,让产业循环起来,为铜仁的绿色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在技术创新上屡创佳绩。2024年9月,中伟铜仁(上市主体)钠电池聚阴离子前驱体首批产品成功交付客户,标志着公司在聚阴离子钠电前驱体规模化生产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一创新产品以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低速车和储能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铜仁市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近年来,铜仁市发挥产业发展的先行优势,围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抢滩布局,从改革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入手,实施科技创新“七大提升行动”,攻关新型材料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建立“零距离”科技服务机制,“一核五区”产业布局逐步完善,新能源电池材料和锰系功能材料两大重点产业得到持续强链、壮链、补链、延链,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逐步纵向成链、横向成群。
产品创新:开拓市场新蓝海,满足多元需求
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铜仁市,各大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开拓市场新蓝海。
贵州汇成新材料公司在电池用硫酸锰产品领域独占鳌头,全球市场份额高达60%。在生产车间里,锰渣经过多道先进工艺的处理,被提取出有价金属后制成电池材料,销往世界各地。
“以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为例,每生产1吨电池用硫酸锰产品,就会产生0.8-1吨锰渣。浸出锰渣的含铁量比较高,可做成水泥建材企业青睐的水泥增铁剂,每吨能卖到40元左右。硫化锰渣则可以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直接纯化工艺,将提取出的有价金属送回到生产前端,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生产原料,实现锰渣资源‘变废为宝’和产业循环发展。”该公司董事长助理董雄文介绍道,产品创新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升了铜仁市在全球电池材料市场的地位。
贵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则专注于移动智能终端、新能源变频电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该公司引入5G技术和先进的制造设备,打造了MES智能管理系统,并引入了专业的ERP系统,实现了生产、运行、服务的全流程融合和一体化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倍易通从去年来已开始转型新能源产品的生产,新建立了两条新能源车载充电机生产线和一条储能产品生产线。这些新生产线专注于生产车载电子主板和新能源储能产品,其中储能产品主要销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我们公司的储能产品主要包括2度电、3度电以及6度电的规格,这些产品既适用于户外活动,也能满足家庭用电需求。”贵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黄向宇介绍道。他进一步指出,由于国外某些国家的电价高昂且电网稳定性较差,同时户外活动又非常活跃,这使得该公司的储能产品在这些国家的市场需求旺盛。
管理创新:激发企业新活力,提升运营效率
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铜仁市,各大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激发企业新活力,提升运营效率。
贵州金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与中南大学、贵州大学、铜仁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松桃三和锰业集团的深度合作,共同攻克资源利用难题。同时,该公司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我们通过产学研合作和管理创新,成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贵州金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部经理汪朝武说。该公司的管理创新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还为铜仁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万山天业绿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则通过引入电热工艺生产技术和负压尾气处理工艺,实现了全密闭、负压环境下处理含汞废物,极大地提升了安全性和环保性。同时,该企业还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梵净山麓到乌江之滨,创新正在重塑铜仁的经济版图。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铜仁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产品创新为抓手,管理创新为保障,正在书写着绿色铜仁现代化的精彩篇章。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培育,铜仁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