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寅帅 文进兵) 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街道中洲社区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统筹推进基层党建、文明城市创建、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破解治理难题,服务群众需求,夯实发展根基。
坚持党建引领织密基层治理“红色网络”。建强组织体系。社区划分为13个基础网格,按照“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原则,在移民搬迁安置区成立4个网格党小组,选配8名党员担任“红色楼长”。联合辖区学校、物业公司等部门党组织组建治理联盟,协同解决控辍保学、物业管理等问题23项。创新党建载体。设置“红色代办岗”“民情收集箱”,累计办理医保代缴、证明开具等事项1.2万件。开展“党员包户联心”行动,56名党员结对帮扶独居老人、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累计走访搬迁群众2800户次,解决就业帮扶、子女入学等问题2000余件。强化考核激励。将网格党建纳入网格员述职评议,建立“双述双评”机制(向支部述职、向群众述职)。2024年评选“红旗网格”2个,3名优秀网格员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形成“干得好、有奔头”的鲜明导向。
聚焦文明创建打造城市治理“精细样板”。环境整治常态化。建立“网格巡查—问题派单—限时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网格员每日巡查小区楼栋、沿街商铺、印江河堤等重点区域。通过网格上报处理占道经营26起、清理卫生死角68处、整治飞线充电48处。文明劝导柔性化。组建“银发劝导队”“巾帼服务队”等特色队伍,开展“服务换积分”“最美家庭”等活动。通过“文明积分超市”兑换奖品300余人次,不断提升居民参与率。志愿服务品牌化。培育“周四创文日”“邻里互帮团”等品牌项目,网格内注册志愿者200余人。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禁渔劝诫、环境卫生整治、制止乱涂乱画、清理沟塘漂浮物和障碍物行动。
深化多元共治构建平安建设“安全屏障”。织密治安防控网。推行“网格+警格”融合,培育法律明白人17名,安装智能监控设备600余个,建立“联户微信群”242个。社区网格员、联户长协助公安机关破获邪教组织1处,成功制止22名欲前往缅甸的人员。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建立“网格化安全隐患台账”,对餐饮商户燃气使用、小区消防通道等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改楼道乱堆乱放46处,限期整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商户6家。共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联合民政、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开展“铜心护苗”行动,成功打造2个省级“儿童之家”示范点。聚焦未成年人保护,重点关注安置点留守未成年人,组织心理干预260人次,成功制止4起未成年人犯罪。
突出民生为本做实移民搬迁“后续扶持”。精准服务促融入。建立搬迁群众“一户一档”,网格员每月上门走访,协调解决房产证办理、就学就医等问题400余件。开办“新市民课堂”,培训就业技能1000余人次。完成中洲社区“幸福食堂”项目建设并投入实体化运行,解决了安置点“一老一小”用餐需求。政策帮扶稳增收。全力落实惠民政策,积极帮助安置点脱贫群众申请产业奖补资金40余万元,申报稳岗补贴40余万元、一次性交通补贴120余万元。及时足额兑现低保金、临时救助、“两癌”补助金等转移性补贴800余万元。文化融合筑同心。制定《中洲社区居民公约13条》,成立由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劝导简化红白事23场。举办“搬迁群众文化节”,组织“邻里百家宴”“包粽子比赛”等活动,保留乡土文化元素,让搬迁群众“留得住乡愁、融得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