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孙菁 潘妍宇) 万山区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巧借土地出让、片区开发、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整治以及老旧小区更新的契机,将绿化用地规划置于优先地位,精雕细琢,因地制宜地在群众家门口打造出一个个精巧别致的“口袋公园”,于方寸之地,让民生的温度触手可及。
春日里,位于金麟大道产业园路口旁的“口袋公园”绿树成荫,花草繁茂,一片绿意盎然之景。市民们纷纷前来,或漫步其间,呼吸清新空气,感受春日的温柔抚摸;或带着孩子嬉戏玩耍,尽享亲子时光。
市民谭琴满脸笑意地说:“这儿空气清新宜人,健身器材也齐全,特别适合带小孩来放松玩耍,是家门口的休闲好去处。”
原本这片区域曾是不起眼的城市“边角地”。2013年,万山区依托其紧邻木杉河湿地公园与城区主干道的优越地理位置,对该地块进行了科学化改造,规划了道路、花圃和景观设计,增添了健身器材,有效地将城市“边角地”变成了集休闲、观赏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园。
“每天吃完晚饭,我就到这点来锻炼身体。公园环境很好,男女老少都聚在这儿,热闹得很。而且卫生搞得也干净,还有公共厕所,特别方便。”市民滕建群开心地说。
健康游园内功能设施齐全,包含儿童活动区、健身康复区、休闲娱乐区和集中活动区等。园中还设置有小广场、长廊、亭子、休闲桌椅及康复健身器材,全方位服务着康复病人及周边居民。
“我们的‘口袋公园’建设,就是整合老旧绿地、新建小区周边闲置地这些零碎边角资源,种上乔灌木、地被植物,精心设置树池坐凳、健身设施,通过路面彩化、夜间亮化等一系列精细操作,让这些原本不起眼的小地块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万山区园林所所长陈巍酿介绍道。
不仅如此,万山区立足自身区位条件与特色,匠心独运,按照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儿童活动、文化宣传、生态环保等多元主题精准设计,分类施策,巧妙破解了居民户外休闲社交空间匮乏的难题。目前,万山已成功雕琢出小微公园2个、口袋公园18个,总面积超11万平方米,如同繁星点点,散布在城市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