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村戏”乐迎“五一” 非遗游热度不减

作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浩然 特约记者 王东 通讯员 田林

贵州“村戏”作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张亮丽名片,自第一期擂台赛启动以来,便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表演赢得了广泛赞誉。第八期擂台赛作为第一赛季的终极对决,再次点燃了观众和游客的热情,为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增添了一抹浓厚的文化色彩。

第八期擂台赛不仅延续了贵州“村戏”一贯的高水准,更在节目内容和表演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力求将印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4月26日19时,随着峨岭街道《元宵观灯》的精彩亮相,印江文昌广场瞬间被浓厚的节日氛围包围。双龙缠柱、舞狮等多种民俗表演轮番上阵,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欢庆热烈的民俗海洋。这些传统技艺不仅展示了印江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更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

龙津街道以省级非遗印江油纸伞为核心元素,精心编排了非遗舞蹈《伞韵情牵》。舞台上,双人舞、女子群舞等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将油纸伞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员们身姿曼妙,手中的油纸伞仿佛化作了传递情感的使者,将印江女子的温婉大方和油纸伞的雅致韵味完美融合,现场观众大呼过瘾。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观众李昌茂激动地说:“贵州村戏期期都充满惊喜。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物品,搬上舞台后没想到视觉冲击力那么大。我想这就是非遗的魅力吧,更是传承的意义所在!”他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也表达了大家对贵州“村戏”和非遗的热爱与敬仰。

来自湖南的游客付媛表示:“来梵净山旅游,这场观演真是锦上添花。山上风景秀丽,山下文化璀璨。西线梵净山,真的值得一来!”

随着节目的深入,情景剧《书院薪火》、山歌短剧《月照吊脚楼》、非遗舞蹈《报福报喜》《土家摆手震山谷》以及《僰牌生辉》等精彩节目接连登台亮相。这些节目以其原创性和民族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让观众在欣赏中领略到了印江非遗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其中,《僰牌生辉》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该节目将省级非遗僰牌与珠算相结合,通过精彩的表演和解说,展现了古代土家人的智慧与才情。观众们在欣赏中不仅领略到了这项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更对僰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印江省级非遗《僰牌生辉》节目总负责人田卯英表示:“僰牌作为省级非遗,与当地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曾经给印江民众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和慰藉。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表演,能够引导民众正确看待僰牌的价值,将其视为一种健康、积极的娱乐方式,而非赌博的工具。”她的这番话不仅表达了对僰牌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更寄托了对非遗健康发展的美好期望。

自2024年印江以“村戏”为媒,在县城搭建起了群众舞台,让乡镇牵头组队,深度挖掘乡村人才,村民自愿报名参与。这种群众广泛参与的模式不仅激发了村民们的文化热情,更让贵州“村戏”成为了印江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贵州村戏第一季第一期开始到第八期擂台赛结束,短短200余天内,这场盛大的“村戏”活动获得了全网超8亿的关注度。这一数字不仅见证了贵州“村戏”的火爆程度,更凸显了印江非遗的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力。

贵州村戏总负责人余维在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时表示:“第一季是一阶段的结束,全新的第二阶段即将起航,第二季贵州村戏会是全新的舞台、全新的较量、全新的交流,但不管怎么改变,贵州村戏的使命始终如一,那就是不遗余力地展现民俗魅力和传承非遗。”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4-28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浩然 特约记者 王东 通讯员 田林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2693.html 1 贵州“村戏”乐迎“五一” 非遗游热度不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