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大地,山峦叠翠,云雾缭绕。
梵净山下的茶园层层叠叠,茶树如翠浪般随山势起伏,采茶人的身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他们指尖轻捻的嫩芽是千年茶史的延续。
茶,是铜仁的古老记忆。
铜仁茶史可追溯至唐代,从唐宋时期的“黔中贡茗”,到如今的“梵净山茶”公共品牌,茶香穿越千年、历久弥新,浸润着古茶树的根系,也浸润着这片土地的灵韵。
然而,传统茶产业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铜仁的选择是——以生态为底色,以创新为笔墨,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超越。
“茶叶是大山的馈赠,我们不能辜负这份自然厚爱。”漫步在江口县生态茶园,茶树与林木共生,鸟鸣与风声相和,一位老茶农的话道出了铜仁茶业的共识。
千百年来,得天独厚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气候,赋予铜仁茶叶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天然优势,滋养出茶叶的清香,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这些举措也让铜仁茶的生态价值日益凸显。
“黔中生思州、夷州……其味极佳”的记载,这片被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誉为“其味极佳”的土地,如今正以一抹清苦回甘的抹茶香,从深山飘向世界。
2018年,贵州省发布意见,明确把贵州抹茶树立为省级公共品牌重点打造,制定贵州抹茶省级地方标准;
2021年,贵州编制“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将铜仁列入优质绿茶抹茶出口加工产业带;
2022年,贵州进一步制定做大做强抹茶产业推进方案,为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保障;
2024年,贵州省打造“两红三绿一抹”茶产业发展格局,将抹茶产业发展上升到省级规划层面,其中“一抹”正是铜仁抹茶;
……
政策的春风下,铜仁建成标准化抹茶基地2.8万亩,建成全球最大的单体抹茶精制车间,引入智能化碾茶生产线16条、抹茶生产线4条,贵茶集团成为全国唯一“双认证”茶企……
一杯茶,一靠原料,二靠工艺。
精制色选、拼配匀堆、灭菌、研磨……在贵茶集团单体抹茶精制车间,细密的抹茶粉末渐渐铺满球磨机机器出口,近95%的精制环节都由数字化“操纵”,车间洁净度达制药级标准,从种植到加工全流程标准化,确保抹茶都符合国际食品安全要求。
科技创新应用,不止于生产车间。
“从茶园的数字化管理,到全程智能生产体系、冻库24小时S级智能控温控湿系统,我们将AI和数字化充分与产线结合,为产品提供了优质高效、全程智控的保障。”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蒙祖德说道。
一片绿叶,在数字化赋能下,真正变成了“抹茶黄金”。2024年全市实现抹茶产量1200吨、总产值3.6亿元。
抹茶产业的发展,最终要惠及种茶人。
贵茶集团通过“龙头企业+联盟企业+农户”的联盟发展模式,与全省22个县市区61家茶企签订联盟协议成立贵茶联盟,辐射带动建设14万亩符合欧盟标准的生产茶园,带动近10万茶农增收。
“抹茶销路越好,我们的信心越足!”在江口县太平镇经营着500余亩茶园的抹茶种植大户陈春莲说。
2024年,全市抹茶出口总量210吨、出口额547万美元,消费市场涵盖国内30余个城市、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贵州茶产业“出海”标杆,产销量居全国第一。
此外,铜仁全力打造抹茶食品顶级研发团队与专业抹茶研究院,开发“抹茶+”系列产品,创新研发抹茶巧克力、抹茶冰淇淋、抹茶果子、抹茶脆片、抹茶生椰、抹茶拿铁等30余种抹茶食品和饮品,以一抹茶香征服全球味蕾。
在梵净山景区,游客可体验抹茶制作、品鉴抹茶宴,购买明信片、手办等文创产品,茶香浸润的文旅经济,正成为铜仁的新名片。
在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以抹茶为主题的展陈互动式体验中心坐落于此,是游客了解抹茶文化、体验抹茶生活、品味抹茶味道的“打卡点”,用一“抹”翠绿点缀古城春色。
……
品牌崛起离不开文化赋能。
“抹茶雅集”“梵净山抹茶大会”“国际抹茶文化节”等活动持续推出,抹茶小城、抹茶小镇、抹茶文创、抹茶化妆品等系列抹茶品牌叙事越讲越精彩。2024年,“梵净抹茶”成功入选2024中国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
茶香无界,青山常在。
当那缕源自武陵深处的茶香飘向更远的地方,它承载的不仅是一方水土的“滋味”,更是一个地区转型发展的智慧。未来,铜仁将重点围绕抹茶产业“一十百千万”发展目标,把生态、干净、安全、健康的梵净抹茶推向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持续推动梵净抹茶、香溢天下,让这片土地上的“抹茶故事”愈发醇厚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