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雷永贵) 近年来,江口县桃映镇立足“强村富民”行动战略,紧紧围绕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思路,构建“农业筑基、文化铸魂、旅游兴业”的融合发展格局,通过实施“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建设工程,系统整合生态、文化、产业三大要素,将文化、旅游和农业产业有机结合,激活乡村空间、赋能乡村产业,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做好农文旅产业融合“大文章”。
厚植文化底蕴,打造个性化文化品牌。扎实开展羌族文化传承。以羌历年为载体,以漆树坪羌寨为集中展示区,开发羌年文化民俗体验项目,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羌族拦门酒及献羌红,参观羌族文化陈列室、文化长廊、尔玛神井,羌族传统祭祀仪式,喝羌族咂酒及熏烟,跳羌族沙朗舞、羊皮鼓舞,吹奏羌笛等文旅项目。2024年漆树坪羌寨“过羌年”活动吸引约5000名游客慕名而来,带动旅游消费约15万元,吸引省市县多家媒体关注并宣传报道。打造龙舟文化新地标。围绕“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目标,凭借桃映河水流平稳、河床宽阔的生态禀赋,将桃映龙舟赛打造成促进江口、松桃、碧江三地群众友好交流的群体活动精品载体。2024年举办桃映镇“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龙舟赛,吸引游客约1万人,带动旅游消费约50万元。构建数字营销新渠道。通过“达人云端带货、数字电商赋能”等新型模式,统筹推进电商人才培育,邀请网络达人在原产地视频直播,让茶溪村萝卜猪、万民村土鸡等土特产“触网出圈”,借力新媒体扩大传播声量,提升桃映镇农产品知名度及美誉度。
聚焦乡村振兴,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做强主导产业,夯实振兴基础。整合全镇资源优势,积极增资增项,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以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形式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并着力农业向工业转型,推动茶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全镇现有茶园面积5000余亩,分布于新寨、茶溪、大树坪、瓮会等6个村(社区),建成茶叶加工厂8家,年产茶叶35吨,年产值4200万元,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3000余名。发展特色产业,合作共赢新方法。依托铁奇力士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按照“公司+代养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养殖模式,吸引“养殖能手”代养生猪,组织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养殖场开展全方位技术指导,全力做好生猪生产保供。全镇现有规模化生猪养殖场12个,2024年出栏生猪2.8万余头。提升人居环境,绘就生态画卷。深入推进乡村垃圾、污水、厕所治理,常态化整治集镇区域占道经营、乱搭乱建、车辆乱停等违法或不文明行为,以“微改造、精提升”重塑乡土风貌。2024年完成改厕15户,铺设供水管道4000余米,新增太阳能路灯830盏。
强化统筹协调,构筑要素保障新格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G654改扩建项目,成立镇级工作小组协助做好涉及村寨征地群众202人思想工作,确保项目征地工作顺利完成,进一步优化完善道路交通体系,提升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强化土地及资金保障。积极向宣传、民宗、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利用闲置土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发展农文旅产业。2023年争取中央财政衔接资金70万元和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30万元建成茶溪村1300平方米集体经济茶叶加工厂房。2024年盘活低效茶园500亩,实施抹茶提质改造项目共计580亩。加强人才建设。积极培养乡村全面振兴“领头雁”,建立农村青年干部“备育选扶”递进培养机制,加强农文旅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农民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现有公开招聘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1人,村级后备力量26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