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黔东大地春意盎然,在国家级湿地公园——石阡县鸳鸯湖畔,一场以“情定鸳鸯湖”为主题的鸳鸯文化盛会于“五一”假期盛大启幕。
这场由石阡县枫香乡精心打造的文化盛宴,不仅让游客领略到“中国最大野生鸳鸯栖息地”的生态奇观,更通过文化IP的深度挖掘,谱写出文旅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驱车进入平均海拔880米的枫香乡,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峰秀水间,68.78%的森林覆盖率孕育出独特的生态秘境。在这片61%人口为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土地上,千年夜郎传说与忠贞爱情文化碰撞出璀璨火花。
鸳鸯是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是中国爱情主题的核心意象。每年秋末冬初,上千对野生鸳鸯“举家南迁”如约而至,在碧波荡漾的鸳鸯湖面,上演“比翼双飞”的自然奇观,这一延续千年的生态盛景,正是《乐府诗》中“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的鲜活注脚。
“以鸳鸯湖为媒,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产业联动于一体的文旅新业态。”枫香乡党委委员聂成利介绍,本次活动创新设置中式婚庆活动实景表演和多种特色民俗活动,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旅有机融合。
活动现场,石阡县的特色鸳鸯粽、米豆腐、牛肉汤锅、绿豆粉等美食香气四溢;农产品、手工艺品展销琳琅满目;景点打卡、抖音直播让更多人云端领略山水之美;游览鸳鸯湖景区的游客皆沉醉流连,一幅生动的文旅融合画卷徐徐舒展。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枫香乡构建起“东药西菌·南茶北果”的立体产业格局。在鸳鸯湖村,200亩林下羊肚菌示范基地的“鲜山货”已采收完成,该基地采用“合作社+技术人才+农户”模式,持续带动着25户村民增收。
数据显示,2024年,鸳鸯湖村的羊肚菌、黄精等特色产业已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8.75万元,农户分红5.6万元。与此同时,鸿泰辣椒加工厂、食用菌深加工等配套产业相继落地枫香乡,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从来不是单选题。枫香乡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建立观测站等举措,在守护好野生鸳鸯栖息地的同时,发展出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
目前全乡已培育青少年研学基地、古耕农业等12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3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夕阳西下,民俗活动现场和特色小吃摊前的吆喝声接连不断。这场持续五天的文化盛宴,将会让游客感受到“忠贞爱情圣地”的浪漫氛围,更展现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鸳鸯文化”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枫香乡正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产业为支撑,书写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