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村的“胜利”之路

作者:文艳欣

走进大龙开发区麻音塘胜利村,青瓦白墙在翠绿的林间若隐若现,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大人们悠然围坐、唠着家常,孩童们一旁相互追逐、嬉戏玩闹,尽情享受当下幸福生活。

近年来,胜利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在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的同时,同步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实现了“口袋”与“脑袋”的双丰收,走出一条“产业强、环境美、风气好”的发展之路。

2022年,胜利村依托毗邻园区企业的区位优势,由村两委牵头成立贵州大龙嘉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劳务服务”模式,搭建起企业用工与村民就业的桥梁。

劳务有限公司建立“用工需求清单”,精准对接园区凯金新能源等企业,助力群众在建筑施工、设备操作、后勤服务等多个岗位就业增收。此外,针对园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积极号召村里乡亲参加缝纫、焊接、叉车等技能培训班,掌握一技之长,进一步就业创新。

为兼顾农事与务工,劳务有限公司推行“灵活用工”机制,农忙时节组织乡亲加入太子参种植、油茶管护等农业项目,农闲时则积极推荐乡亲到园区企业就业,形成“家门口上班、田地里增收”的良性循环。

“劳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年来,累计推动村里乡亲就业1100余人次,发放工资210万元,其中20%收益注入村集体账户,为乡村建设攒下‘家底’。”村党支部副书记姚益翻开“就业数据库”介绍。

在胜利村,就业渠道的拓宽带来的不仅是收入增长,更是乡村面貌的悄然改变。从贫困村到脱贫村,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钟鼓楼、墙体彩绘、乡愁馆、北侗文化寨门、生态停车场、集中式安全人饮供水点、通讯站和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村卫生室等,修建了小康路、硬化了连户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如今,村里环境已丝毫不逊于城市,水电路网四通八达,垃圾日产日清,就连墙上也画上了讲文明树新风的彩绘。”村民刘开珍说着村里的喜人变化,脸上洋溢着满满自豪。

随着胜利村发展,常年在外的青壮年如今返乡就业,村中留守的老人和儿童人数减少。村两委借此契机,开展“最美家庭”“孝老爱亲模范”评选活动,邻里更和睦、乡风更文明。

如今的胜利村,“就业造血”与“文明铸魂”深度融合。正如姚益所说:“我们既要让乡亲们腰包鼓起来,更要让乡村气质提起来,让胜利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从“劳务兴村”到“文明润心”,胜利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既要夯实产业根基,也要厚植文化沃土。这个曾经的普通村落正以蓬勃的生机,书写着产业与文明齐飞、发展共幸福一色的振兴篇章。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5-20 文艳欣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3535.html 1 胜利村的“胜利”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