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节俗多样,内涵丰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文旅体融合,促进旅游消费升级,展现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风采,我市按照中宣部文明实践局等《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于5月24日至6月2日精心举办了2025年“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共赏铜仁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
“端午诵经典·文脉黔行”经典诵读会、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交流活动、2025年中国传统龙舟大赛、“梵净山杯”旅游名山篮球邀请赛、“中南门之夜”系列文化活动、“村系列”文化活动、端午“游铜仁·促消费·惠民生”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在欢乐度假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端午活动异彩纷呈
我市作为全国“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示范活动6个举办城市之一,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融合文化旅游、体育赛事、消费惠民的节日活动,通过打造特色活动场景与举办系列主题活动,促进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文体旅盛宴。
“端午诵经典·文脉黔行”经典诵读会活动,充分展示铜仁历史文化、生态资源、抹茶元素、地域特色等,生动展现龙舟竞渡、粽叶飘香的锦江盛景,深度诠释端午节承载的人文内涵与民俗特质,节目《非遗傩韵》以非遗视角系统阐释铜仁傩戏的历史源流与文化特征。“梵净山杯”旅游名山篮球邀请赛通过成立旅游名山联盟,衍生出赛事转播、文创产品、训练营、体育旅游线路等多元化业态,有效拉动体旅消费,极大提升了梵净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各区县活动也异彩纷呈。松桃“村晚”演绎一场乡村文化复兴的苗疆实践;玉屏“粽情侗乡·端午传情”系列文化活动诠释“侗听玉屏”的精彩;石阡温泉端午系列促消费活动,温泉玩出新“温度”;“梵净西游记·印江有好戏——乡当好耍”村戏进校园点燃端午和“六一”;德江“音乐时光”线上线下直播互动出圈出彩。
端午经济活力迸发
活动突出促消费经济效益,以“看铜仁龙舟·品抹茶百味”为主题,在中南门江宗门码头开展了抹茶啤酒季活动,带动江宗门夜市持续火爆,龙游锦江船票供不应求,抹茶啤酒销售断货。以端午龙舟为主线,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打造了龙舟美食集市。以“中南门之夜”为统领,重构非遗巡游文化业态,内容包括民族服饰巡游、摆手舞、金钱杆表演、端午游龙等特色非遗巡游。在五显庙街区举办“千人包粽子”送温暖送安康活动,动员广大志愿者齐聚五显庙包粽子,发动外卖小哥无偿配送至养老院、孤儿院、特殊学校、社区老人和留守儿童。
系列活动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相关行业发展,据初步统计,端午期间全市接待游客200.24万人次,同比增长26.73%;实现旅游总消费12.14亿元,同比增长29.83%。其中,碧江区接待游客62.12万人次,同比增长25.31%;实现旅游总消费3.84亿元,同比增长25.9%;接待过夜游客10.29万人次,同比增长8%;全区线上住宿酒店平均入住率达75%。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14.78万人次,同比增长85.39%;实现综合收入4028.03万元,同比增长87.63%。
端午宣传出圈出彩
我市坚持“新媒体开路,传统媒体跟进,新老滚动,上下联动,内外互动”传播策略,扎实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宣传报道。据统计,截至6月3日18时,全网涉铜仁市“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相关信息12.9万条(次),浏览和播放量超13.58亿,互动声量6575.1万,“铜仁龙舟”一度冲上全网热词榜。在国际传播方面,组织在CGTN网站、脸书、油管等平台播发《贵州铜仁:龙舟游江迎端午 上演“水上狂欢”》等图文视频稿件6条。在央级、省级媒体传播方面,在新华社推出电稿和网稿11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版面发稿5条,其中头版发稿2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栏目发稿30条,贵州日报社、贵州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发稿均在50条以上。自媒体账号“贵州·告花子”推出的单条短视频《百米加速只需一碗桐壳碱面》播放量达3亿+,点赞400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权威新媒体大号相继转发,创现象级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