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抢抓农时移栽水稻

作者:王显 邓旭 张萃莉

煎茶镇松溪坝区村民正在插秧。

楠杆乡村民正在插秧。

本报讯(王显 邓旭 张萃莉) 眼下正值水稻移栽的黄金时节,德江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水稻移栽工作,为今年的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广袤的田野间,新插的秧苗整齐排列,像是大地织就的绿色锦缎,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诉说着耕耘的希望与对丰收的憧憬。

走进煎茶镇松溪坝区,连片的稻田水光潋滟,只见10多名村民挽起裤脚,撸起袖子,躬身劳作,将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栽入沃土,水田中翻涌着新绿的希望,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农耕画卷。

凭借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有利条件,该坝区一直是全县优质水稻种植区域,吸引了不少公司、合作社来此发展。

“今年,我们在松溪坝区总共种植水稻560多亩,秧苗育有8000多盘,其中毯盘6000盘,钵盘2000多盘,当地党委、政府为我们提供了种子和部分化肥,让我们充满了信心。”德江县种植大户谢建明介绍,从6月1日开始,他们通过采取机器和人工相配合的方式,目前移栽面积达90%。

近年来,当地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提升了坝区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今年,为保障水稻种植工作顺利开展,该村提前申请调配各类优质水稻种子和化肥,保障农资及时供应,让农户种粮无后顾之忧。

“我们松溪坝区是一个县级农业示范点,坝区实施稻油轮作1050亩,在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也在推广一系列良种良机良法。今年,我们主要探索推广减氮增效技术,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煎茶镇松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涛说。

在高山镇堰塘村赵家组的水田里,村民们挽起裤脚、撸起袖子,左手握着嫩绿的秧苗,右手熟练地将一小撮秧苗插入泥水中,现场呈现出一幅勤劳而又忙碌的耕作图。

“今年在村里领了10包‘野香优959’品种的种子,水稻种植在10亩左右。每年一到这个时节,我们一家都出动插秧,有时候忙不过来,就请亲朋好友来帮忙。加上镇里安排农技人员指导,能够让我们提高产量,别提有多高兴啦。”正在插秧的堰塘村赵家组村民田子明笑着说。

“今年,我们镇在高桥、冷溪、堰塘等5个村高标准集中打造3个100亩以上稻油轮作核心生产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方式,促进粮食生产稳步提升。接下来,我们将做好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及田间肥水管理,同时,继续组织农技服务队下村开展技术指导,保障粮食稳产增收。”镇分管领导介绍。

据悉,今年高山镇水稻种植面积6200余亩,预计将在6月中旬全面移栽结束。

在楠杆乡,党委、政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抢抓时节,全面掀起水稻下种高潮。

各村(社区)抢抓季节移栽水稻秧苗,广袤的田野上机声隆隆、人影穿梭,村民们挽起裤腿、撸起袖子,娴熟利落地将秧苗稳稳插入田中。随着一行行秧苗被整齐地插入田中,原本广袤的水田渐渐地披上了“绿装”。

“秧苗要想长得好,就要趁着这段时间雨水好,赶紧把它移栽到田里。”楼房村党支部书记叶洋说。同时,为全力保障水稻移栽工作顺利推进,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现场示范标准的秧苗移栽深度、间距等,耐心为村民讲解种植技巧,助力提升移栽质量与效率。据悉,楠杆乡今年计划种植水稻8000余亩,目前移栽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预计6月中旬前完成移栽工作。

在荆角乡角口坝区,村民们分散在各田间地块,弯腰、插秧一气呵成。与此同时,大型旋耕机在雨幕中穿梭,边翻铧边栽种。

“插秧深度要控制在2厘米,行距30厘米最合适。”乡农技员蹲在田埂上,为村民演示标准化栽种技术。从选种育秧到田间管理,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确保科学种植。

坝区示范点种植大户通过“以工代赈”模式动员近50名种植能手,采取“机械+人工”协同作业方式,日均栽种面积突破30亩。“乡农业服务中心协调农机、派技术员指导,这50亩地3天就栽完了!”种植大户张怀勇抹去脸上的雨水,笑容满面。

同时,为应对雨季降水集中的挑战,乡党委、政府强化服务保障,组建党员突击队,通过“清淤疏浚+管网升级”双管齐下工作方式,对全乡排灌渠道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疏通淤塞点23处、修复破损管道8处,为水稻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沟渠通,则农田安;管道畅,则丰收稳!”望着新修缮的U型渠将水源精准导入田间,角口村党支部书记感慨道。

据了解,今年德江县共种植水稻15万余亩,目前各地正紧抓水稻栽植关键时节,精心组织、科学指导村民开展水稻插秧工作,夯实农业生产责任,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6-16 王显 邓旭 张萃莉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4621.html 1 德江:抢抓农时移栽水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