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聚焦“两强两富”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一体推动兴业、强县、富民发展取得新成效。
“强”战斗堡垒,提升党建“引领力”
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强村富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强村富民公司培育方案等,规范“三资”管理,培育壮大强村富民公司。
建强头雁队伍。推动村党组织书记赴东莞跟岗学习,引导村干部开展学历技能提升,组织村干部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头雁队伍能力和素质。2024年,深入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组织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69名。
培育乡土人才。擦亮“莞孵松才”人才培育品牌,建立“强村富民”工坊“管理员、技术员、业务员”三员培育机制,发挥“组团式”帮扶人才、科技特派员“传帮带”作用,推动“职业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打造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新农人队伍。截至目前,培育农技人员、产业工人300余名。
“壮”集体经济,绘就产业“振兴图”
破解发展难题。构建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村集体经济责任体系,定期专题调度、强化基层调研、及时解决问题。2024年,县委专题调度“强村富民”工作4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30余次,解决问题28个。
壮大特色产业。持续发展辣椒、肉牛、黑木耳等7大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蛋鸡全产业链,打造“梵净蛋谷”区域公共品牌。发展巩固好生猪等原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基地建设项目。2024年,全县完成生猪出栏73.51万头、家禽出栏358.26万羽、禽蛋产量4.31万吨。
盘活闲置项目。做大做强县乡两级强村富民公司,聘用35名专业管理人才,设立496个村级发展部,创新“党建联建+强村富民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整合资源、盘活资产、用活资金、激活项目。目前,盘活处置闲置低效项目51个。
“促”群众增收,念好产业“致富经”
提升就业促增收。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强化“双招双引”,大力招揽吸纳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整活用好各类资金,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创建强村富民工坊,带动群众就近就业。目前,已创建强村富民工坊90家,带动就业1.4万余人次,发放工资1.09亿元。
资源流转促增收。围绕“六大生态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家庭农场,通过村级党组织、龙头企业等主体,积极领办、创办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推动实现规范生产经营,带动集体增资、群众增收。2024年,全县有家庭农场1800余家,专业合作社2000余家。
产业分红促增收。强化群众利益联结,每年按入股资金的5%进行政策分红,在强村富民公司实体化运行取得效益后,按照资产入股方占60%、项目运营方占40%的“64”模式进行效益分红,将政策分红的20%及效益分红的60%按照“622”模式进行集体分红。2024年,孟溪镇强村富民(乐嘉)工坊分红近90万元。
“倡”文明风尚,激发群众“精气神”
实施塑形铸魂工程。通过提档升级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9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树立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正气清风。目前,修订完善村规民约496个,排查整治农村地区滥办酒席1483次。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好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队、青年突击队等“三支”队伍,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巩文巩卫、产业发展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构建1+13+N支志愿服务队,规划实施精品志愿服务项目。目前,依托“三支”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万余次。
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进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邪教和处置非法宗教活动。探索建立“法律明白人”积分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目前,共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万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