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镇朝阳村,曾因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发展缓慢,被列为二类贫困村。近年来,朝阳村因地制宜探索特色产业“强基”、美丽环境“塑形”、文明乡风“铸魂”的发展路径,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时下,正值猕猴桃管护关键期。在朝阳村精品水果基地,一株株藤蔓绿叶葱郁,一个个猕猴桃长势喜人,农户们两人一组、三人一队,有序进行着猕猴桃除虫与施肥作业,手法娴熟,配合默契。“在这里上班挺好的,离家又近,一年挣一万多块钱。”朝阳村村民袁梅英说。
朝阳村曾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村民多以种植传统作物为生,收入微薄。近年来,朝阳村打破传统单一种植模式,探索“空中挂果、地上长瓜、地下种药”的立体农业布局,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实现了“以短养长”。当前,朝阳村发展精品果蔬产业880亩,其中,红心猕猴桃80亩、柑橘300亩、密本南瓜500亩,同步发展林下黄精种植50亩,形成“一田多收”的产业格局。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惠及百姓。朝阳村按照“村村联建、村企联营、村户联动”的思路,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引进强村富民合作社,通过整合财政扶贫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入股种植大户,大力发展沃柑、猕猴桃、南瓜等特色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增收。“耙耙柑的销售是供不应求,南瓜销售到了上海、广东,目前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很可观。”朝阳村精品水果基地负责人冉光贤说。
据冉光贤介绍,该基地务工人员多来自本村和周边村寨,有长期务工人员20余人,高峰期每天可达50余人,年发放务工工资达50余万元。今年,朝阳村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以“村集体经济+种植大户”模式,新发展精品吊瓜210余亩,年产值预计达10万元。“吊瓜是个新品种,走的是高端市场,如果今年吊瓜经济效益好,将在全村全镇大面积发展,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朝阳村精品水果基地负责人冉光贤高兴地说。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朝阳村的腰包鼓了起来,人居环境也从“脏乱差”变成了“静绿美”。如今的朝阳村,家家门前有绿,户户有花,一院一特色的宜居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家庭卫生清洁课,在朝阳村村民温学方家中开讲,志愿者们拿着扫帚、抹布等工具,传授村民家居整理技巧、清洁妙招。“今天他们来教我们怎么打扫厨房、卫生间的死角,学会了很多方法,也知道家里的电器该怎么保养,打扫过后看起干净多了。” 朝阳村村民温学方说道。
今年以来,朝阳村积极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和卫生家庭建设行动,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形成“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朝阳村创新推行积分制,将房前屋后卫生、垃圾处理、参与公共清洁等内容纳入考核,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性。
“人居环境整治,主要是看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让他们更有幸福感。”朝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温学忠说。
眼下的朝阳村,泥泞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破旧农房翻新为美观舒适的民居,从产业薄弱村到“果蔬之乡”,从环境脏乱到生态宜居,朝阳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切合自身实际道路,并且越走越好。“下一步,朝阳村将抓好产业发展,依托村里已有的300亩精品水果基地,扩宽猕猴桃、耙耙柑、沃柑的销售渠道,发展好新引进的80亩吊瓜,把这个高效作物打造成为百姓增收的精品产业。作为全县特色小寨示范村,朝阳村有很好的人居环境基础,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打造美丽示范乡村。”铜仁市委办派驻朝阳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