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片、磨边、钢化、夹胶……乌江水畔的晨雾还未散尽,德江经济开发区的厂房已透出暖黄的灯光,贵州泓森建材有限公司钢化机组工人卢世勇正忙着和同事们赶制玻璃订单。
“我们通过改变玻璃表面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的强度,有表面脱碱、碱金属离子交换等方法,采用的是独有的喷射增流技术。”今年57岁的卢世勇,以前在浙江从事烧电焊,对于这些工作相对已是熟门熟路。
贵州泓森建材有限公司坐落于贵州德江经济开发区,是一家专注于玻璃制品加工及玻璃制品产品研究、开发、销售的企业,已达到年产约30万平方米深加工玻璃的生产能力。
“企业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贵州泓森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伟说道,在德江发展十多个年头,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企业铺设了成长坦途。
2008年从重庆来德江投资发展的王光伟盯上了玻璃制品业。在此后12年时间积累了资本,于2021年成立贵州泓森建材有限公司,“转战”制造行业,专为商品房、家用房等提供门窗产品。
“我们先期是在租赁的老厂房那边生产,占地面积只有3000多平方米,难以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王光伟坦言,2022年初他们需要扩大规模,但是周边现有的厂房面积都不大,难以满足需求。
德江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按照“产城一体、产贸一体”的发展思路,主要发展生态食品及健康医药、鞋业服饰、新型建材主导产业,现有各类企业155家。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为泓森建材等企业出现的不同难题纾困解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德江经济开发区服务企业的首要之举。
由此,德江经济开发区按照“企业吹哨、干部报到,企业点单、政府接单”的服务理念,先后帮助园区企业协调解决用地场平、供水、用电、用房、子女入学、建设施工、证件办理等问题,积极培育企业成长沃土。
“我们多次上门走访协商,于2022年12月为泓森建材协调解决厂房用地。”德江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赵芝敏说,经开区按“一个干部包保两个企业”模式,在项目推进和落地、企业融资、资本引进、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而今,泓森建材的新建一期占地3000平方米厂房已投入运营,转型生产钢化玻璃艺术门、艺术窗等产品。
一直以来,德江县积极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法律、政策、金融、人才、专家、开放领域的服务,提高小微企业在整个市场主体中的比重和活跃度,先后协助贵州宏德鞋业有限公司、德江县燃焰绿色能源公司、贵州龙威鞋业有限公司、德江县敏婷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升为规上企业,并享受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奖励资金各20万元,全力促进园区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针对企业用工难题,德江组建3个县外招工组和3个县内招聘组,为园区企业长期招工,并积极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开展线上直播带岗,为园区企业宣传招工工作。同时,组织中小企业管理参加员工技能培训,提升企业家素质和能力,目前共组织员工技能培训12期,培训业务人员1000余人。
“我们现在已经建成2条生产线,正在赶制销往四川、重庆、遵义等城市的订单,今年预计产值在4000万元左右,带动了周边群众60余人就业。”王光伟介绍,目前二期5000平方米厂房已经开始调试,投入运营后将进一步扩产、扩能,吸纳更多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