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坚持“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的工作思路,结合基层治理实际,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促进乡村自治、德治、法治的有机融合。
走进平溪街道康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色彩明亮的居民楼错落有致,与道路、绿化以及公共空间,共同构成了生态宜居的新风貌。
该社区有易地搬迁群众893户3639人,培养文明乡风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康华社区多次召集居民代表商议居民公约,内容涵盖爱护环境卫生、厉行节约、邻里和谐等方面,号召居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
“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着力推行居民公约,在规范居民行为,实现邻里和睦、社区安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康华社区居委委员米捡妹说。
同时,社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及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每年对居民公约进行修改。今年,康华社区新增了红白喜事办理专项居民公约,对办理红白喜事的桌数、菜品、礼金等进行了规范。
居民公约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居民对社区集体的认同感,还提升了居民的整体幸福感和归属感,大大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同时也为康华社区加强基础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自推行居民公约以来,居民爱护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在小区养鸡鸭的现象减少了,文明用语变多了,除红白喜事外,其他酒席均变少了。
居民条约聚焦着城市社区的精细化管理需求,村规民约则承载着乡村治理的智慧。
“老人去世,办酒不能超过5天,桌数不能超过20桌,礼金不能超过200元。”在朱家场镇混寨村,村委会副主任岳正华正在村民家中宣传新修订的村规民约。
今年4月,混寨村通过前期召开坝坝会、进入群众家中收集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原有的红白事操办原则及标准进行修订,并新增了“环境卫生专项民约”,以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如今该条约效果显著,得到了不少村民的支持和认可。
“新的村规民约实施后,我们村的风气变好了,环境也变得更干净了,生活也更舒心了。”混寨村村民姚园茂说。
混寨村新版村规民约涵盖环境卫生、邻里和睦、红白喜事等方面,用脍炙人口的话语撰写成稿后张贴在村口的宣传栏上。其中环境卫生专项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被单独列出,引得群众不时驻足观看。
“下一步,我们村将广泛征集民意,特别是环境卫生、红白喜事等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岳正华说。
曾经,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攀比成风,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为此,该县制定印发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并创新用好村规民约等,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绵绵用力,成风化俗。
目前,全县102个村(社区)已全部建立村规民约,覆盖率100%,已成立红白理事会81个,为文明乡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