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龙经纬) 今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刀坝镇积极响应省、市、县工作安排部署,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因地制宜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全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坚持高位推动,吹响环境整治“冲锋号”。筑牢组织领导“主心骨”。及时召开全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题会,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工作开展,确保农村人居综合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推动有力、成效明显。明晰整治方向“路线图”。镇党委、政府将“两清两改两治理”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党政主要领导不定期到各村查看工作开展情况,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行动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压实包保责任“硬担子”。落实“联系村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主要责任人、村‘两委’干部为直接责任人、群众为主体责任人”责任,建立“联系领导包片、帮扶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群众包户”的四级包保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各司其职,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坚持精准发力,打好环境整治“组合拳”。聚焦“两清”焕新颜。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和保洁员,对集镇、道路沿线、河道沟渠、卫生死角等公共区域进行全方位清理。针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柴草、农具等杂物,分片入户宣传动员,引导农户自行清理,打造整齐有序的村容村貌。聚焦“两改”提品质。始终坚持“因村施策、群众自愿、整村推进”原则,因地制宜推广三格式化粪池模式、集中下水道收集处理模式、分散处理粪污等技术,指导农户高标准实施农村改厕、改圈。聚焦“两治”固长效。及时完善污水处理管网及其附属设施,采用“分散式+集中式”处理模式,有效管控生活污水乱排问题。同时,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体系,配齐分类垃圾桶和清运设备,确保垃圾转运全覆盖。
坚持全民参与,共绘环境整治“同心圆”。机制创新,激发“我要干”的内生动力。创新推行“文明积分超市”,将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纳入积分规则,村民通过参与整治行动累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农资等奖励。全镇28个村创建卫生家庭300余户,累计兑换1.1万人次,在家群众参与率达95%,形成“攒积分、比贡献、争先进”的浓厚氛围。群众自治,凝聚“一起干”的共治合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干部群众共同开展河道守护、镇村卫生清理等活动,形成“人人都是保洁员”的生动局面。同时,将“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禁烧秸秆”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村民议事会”监督执行,对违规行为公开评议、限期整改。文化浸润,实现“长期干”的常态保洁。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召开“院坝会”,以“方言土话”讲清环境整治意义。开展“百姓大比武,争当文明户”活动,评选文明家庭,表彰先进典型60余户,通过“榜样带动”推动移风易俗,滥办酒席减少90%,乡风评议覆盖全部建制村,实现“环境美”与“心灵美”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