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人猴不争地两全其美

作者:田勇

“通过生态移民搬出山后,猴儿的活动空间更大了,我们也迎来幸福新生活。”7月3日,回想起与黑叶猴“争地盘”的日子,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黄土镇二街185号快递超市店主李永发深有感触。李永发的老家黄土镇雪花村,地处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也是黑叶猴繁衍生息的天然家园。

滚滚乌江,流经沿河境内132公里,麻阳河、洪渡河等支流纵横长达548.7公里。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不仅维系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更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一环。

然而,在麻阳河保护区,随着保护力度加大,生活在核心区的居民与珍稀的黑叶猴之间,空间重叠的矛盾逐渐显现——人类活动客观上压缩了黑叶猴的栖息地。

面对发展与保护的课题,沿河自治县锚定“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目标,先后出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城镇管理条例》,为乌江沿岸的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2016年,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沿河自治县“生态日”议案》,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沿河自治县“生态日”,持续推动生态文化浸润人心,提升群众保护意识。

为解决人猴“争地”难题,2018年起,麻阳河保护区管理局严格管控黑叶猴活动区域内的人类活动,减少干扰。同时,会同当地政府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易地搬迁工程,投入2.3亿元整体搬迁保护区内原住居民1114户4630人。

迁出的人们在城镇开始了新生活,也为黑叶猴腾出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此外,保护区持续推进生态林赎买和保护,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仅3年时间,向保护区周边村民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3130万元、黑叶猴肇事补偿3.37万元;投入4100余万元赎买人工商品林8254亩。

给生态留足空间,为生活创造未来。“通过多年的努力,区域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72.6%。”麻阳河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介绍。监测显示,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恢复。目前已发现植物365科1005属2454种,野生动物253科966属1583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300余种。保护区及周边目前已发现黑叶猴72群554只,黑叶猴种群数量增长368只。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7-10 田勇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5572.html 1 人猴不争地两全其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