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红艳 严丽) 盛夏时节,稻浪翻涌,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进入高发期。合水镇作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利用植保无人机对集中连片的水稻田开展统一、高效地喷药防治,成为当地稳粮保丰的关键举措。
7月11日,在合水镇高寨村的稻田上空,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精准操控下轻盈穿梭,为今年的水稻稳产丰收注入“科技动能”。
“操作其实很便捷,像我们这样的大片坝区,只需在遥控面板上设定好参数和飞行航线,无人机就能实现全自动精准作业。”印江江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帅兴帮一边操作一边介绍,“将按比例配制的药液注入无人机药箱,每次装满约50升药液,能高效覆盖3到4亩稻田。”随着指令下达,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预设路线稳定飞行,雾化的药液如细雨般均匀洒落田间。
与传统的人工背负式喷雾器作业相比,无人机飞防作业展现出显著优势。仅需几分钟就能高效完成数亩稻田的喷洒任务,效率是人工的数十倍。同时,无人机旋翼产生的强劲下压气流,能有效推动药液穿透稻丛,均匀附着在稻株中下部叶片和茎秆上,改善了病虫害防治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避免农户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接触农药,作业安全性大幅提升。
“现在这个社会发展、科学发达,真是给我们老百姓减轻了好多负担!”76岁的种植户吴光廷站在田埂上,望着空中作业的无人机感慨道,“以前我们打农药,要背着沉重的药筒,压气、喷药,累得腰酸背痛。现在这个无人飞机又快又均匀,几分钟就把我们整个大坝的田都打完了,省心又省力!”
此次无人机飞防作业已覆盖朗溪、木黄、罗场、板溪等核心水稻种植区乡镇,总作业面积达9000亩左右。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模式,有效遏制病虫害蔓延,降低农药使用总量,更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是印江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以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