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周济 邓旭) 说起德江人的早餐,米粉、绿豆粉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在楠杆乡小寨村的粉类加工作坊里机器轻鸣,米粉、绿豆粉浆如银练般倾泻而下。
这里生产的不仅是寻常粉面,更是承载着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新希望,连接着周边多个乡镇学校营养餐的安全与营养。得益于县里的大力扶持,小寨村集体经济的“粉”产业得到稳定发展。
“原材料选取很关键,其次是火候。制作米粉要用优质早稻米,做绿豆粉则按一定比例搭配大米和绿豆,必须选用新鲜、无杂质的大米。”米粉作坊技术人员曾凡书说道。
今年初,楠杆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向相关部门争取到农业产业发展资金70万元,发展蔬菜及粉类加工产业,其中48.32万元用于小寨村粉类加工厂房修建、设备购买等,同时,村里负责招进技术工人,经过半年的探索和努力,加工作坊逐渐迈入高效高质量的生产。
更令人欣喜的是,小寨村米粉作坊已与实力雄厚的德江乌江集团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产品直供楠杆、平原、复兴等6个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营养餐,每月稳定输出4000多公斤醇香绿豆粉和7500公斤优质米粉,不仅保障了孩子们的营养健康,更鼓起了小寨村集体的钱袋子。
小寨村的实践是德江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强村富民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据了解,目前全县已成立上百家强村富民公司,业务覆盖特色产业、种养、木材加工、餐饮等多个领域,这些公司或合作社扎根乡村成为服务农民的“新引擎”,正汇聚成德江推动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澎湃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