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政工工作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本文立足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矿锰业”)的实践探索,深入分析当前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思想壁垒、机制隔阂、人才短板与载体脱节等问题,提出“思想铸魂、机制赋能、人才强基”三位一体的融合策略体系。研究强调,通过构建“价值共同体”、打造“责任共同体”、培育“能力共同体”方能实现国企政治优势与现代管理优势的有机统一,为同类型资源型国企提供可借鉴的融合范式。
关键词:国有企业 政工工作 经营管理 深度融合
一、引言:
融合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新时代赋予国企新的历史使命,既要承担经济责任,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更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政工工作(包含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与经营管理作为国企发展的“双轮驱动”,其深度融合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党建融入公司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作为贵州省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企业,能矿锰业肩负着贵州省“富矿精开”加快推进锰系新材料项目建设、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任。面对复杂市场环境和转型升级压力,如何破解政工与经营“两张皮”现象,为提升治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
二、当前国企政工与经营管理融合的现实困境——以能矿锰业为例尽管融合已成为共识,但在实践层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1.思想壁垒,认知偏差导致目标错位。部分管理者认为政工是“务虚”,经营才是“务实”,将两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政工干部有时局限于传统宣教模式,未能紧扣企业生产经营痛点、难点开展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
2.机制隔阂,运行不畅阻碍协同发力。党委会、总办会议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前置程序等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程序化、表面化倾向。政工部门参与经营决策的深度和有效性不足,经营数据、市场信息未能有效反哺政工工作的精准施策。如能矿锰业在党建责任制考核体系中权重偏低,未能形成强有力联动。
3.人才短板,能力单一制约角色转换。部分政工干部缺乏必要的财务、生产、营销等专业知识,难以从经营管理视角发现真问题、提出实方案。同时,业务管理骨干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系统深入,运用党的思想方法解决经营难题的能力有待提升。在推行“成本精细化管控”专项行动中,部门党员因对成本构成和降本路径理解不深,导致思想动员的针对性不足。
4.载体脱节,形式单一弱化渗透效果。传统政工活动与生产经营主战场结合不够紧密,存在“自说自话”“体内循环”现象。党建品牌创建、主题实践活动未能有效嵌入项目攻坚、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核心价值链环节。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在促进双向沟通、数据共享、效能评价方面的应用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三、能矿锰业推动政工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的核心策略基于上述问题,能矿锰业在实践中探索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策略体系:
(一)思想铸魂,构建“价值共同体”,凝聚融合的思想根基。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研究行业趋势、解读公司战略紧密结合。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夜间大讲堂、班前会等平台,邀请行业专家、业务骨干同台授课,讲宏观经济政策、锰行业动态、公司战略布局与党的方针政策的内在一致性。例如,围绕“新质生产力”内涵,组织专题研讨,明确公司在锰系新材料项目建设、高端锰基材料研发、智能化转型等方面的具体行动路径,使“国之大者”与“企之要务”同频共振。
(二)机制赋能,打造“责任共同体”,打通融合的制度通道。
1. 建立常态化、穿透式的席会议机制。升级会议为“政经融合决策会”,不仅议事,更要解题。会议议题必须紧密围绕当期经营重点、难点和风险点(如大宗原料价格波动应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关键技术攻关瓶颈)。要求政工部门负责人必须基于深入调研,提出服务保障经营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案(如思想动态分析报告、专项激励建议、组织保障措施)。会议决议形成督办清单,督办落实。
2. 构建一体化、互嵌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彻底打破政工考核与经营考核“两张皮”。将关键经营指标(如产量、成本、利润、安全环保)科学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同时,将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如思想引领成效、组织力提升、廉洁风险防控)纳入经营班子和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实施“双述职、双评议”,党组织书记述职要述经营服务保障,经营负责人述职要述党建融合成效。
(三)人才强基,培育“能力共同体”,锻造融合的核心力量。
1. 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党组织带头攻克经营难题,党员带头争创一流业绩。建立“导师带徒”制度,鼓励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与年轻业务骨干、优秀业务专家与政工新兵结对互学。在重大项目、艰苦岗位、创新平台中,有意识地安排党员骨干挑重担,让其在实战中提升复合能力。
2. 打造“复合型”干部交流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政工干部到生产、营销、财务等关键经营岗位挂职锻炼,深度参与具体业务运作。同时,选拔有潜力的经营管理人员到党群部门轮岗或担任支部委员,系统学习党务知识、提升政治素养。将复合经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条件。
3. 搭建“融合型”学习赋能平台。开设“锰业夜间大讲堂”融合课程体系,内容涵盖党的最新理论、国企改革政策、现代企业管理、锰产业技术前沿、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等。鼓励和支持政工干部考取经济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资格。组织“党建+业务”融合案例研讨会、最佳实践分享会,促进经验交流和能力提升。
四、结语
政工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绝非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催生化学反应、实现基因再造的系统工程。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实践表明,唯有坚持问题导向,在思想铸魂、机制赋能、人才强基、载体创新上精准施策,才能有效破除“两张皮”,真正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国企政工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必将不断深化,持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