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座》的文学和哲学意义

作者:简宜贵

读完张贤春新作——长篇小说《双子座》,我陷入了长久的思索中。我读过他的长篇巨著《猪朝前拱》《鸡往后刨》和《神兵》,相对于前三部,《双子座》给我的感觉是更像小说。

前三部小说,更多的是宏大叙事,小说中呈现的画面也好,历史也好,人物之间的社会勾连也好,都是复杂的,全景式的,特别是其中涉及到的政治因素,你必须做到立场上的正确,这种宏大的结构很难把握也很难取舍。所以读起来有种“演义”的感觉,有时候觉得作者为了一些功利的想法,把不是小说的一些情节给硬生生地融合了进去。比如为了宣传家乡的景物描写,比如为了感谢朋友们的帮助将他们打印校对修改的这些事都融进了小说的情节之中。比如故事中一些背景交代有时候有跳出故事来叙述的嫌疑,让读者的阅读思路有被迫中断的感觉。

而《双子座》完全脱离了这些束缚,小说情节一气呵成。整部小说就像余华的《活着》一样,你仿佛看见一个久经世故的老者,在你面前娓娓道来,让小说成为了小说,还带上了让人深思的文学色彩。

小说以主人公石德坊的“小我”视觉,向读者倾诉他的来处,极其艰苦而又隐忍的一生以及其最终归宿。小说素材除快结尾处提到“二姨夫”夫妇俩进城与刘国松一起居住的憋屈和孩子们进城读书的一些交代外,大部分故事都在农村发生。石德坊这个小人物,既是小说的主人公,所有情节的参与者,也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推动者。他对人生的感受,对“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渴望以及对人性的自私与贪婪毫不留情的批判实际上也代表了作者的感受和对人间亲情的灵魂拷问。

双子座,它的星座图是两条平行的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被一条短线活生生的连在了一起,像罗马数字Ⅱ。作者说,这两条线,一条代表房子,一条代表儿子。房子与儿子,被石德坊的人生线段连在了一起。石德坊的父辈、石德坊夫妇俩还有他的六个儿子,一生都在为房子奋斗。尤其石德坊夫妇,用自己的勤劳节俭和石匠手艺挣来的钱在偏厦旁修起了一栋新房,原计划是每个儿子一通间,自己老了退到堂屋,结果被一场意外之火烧了个干干净净,不得不为儿子们的房子继续受苦受累。结果呢,六个儿子各怀心思,因为房子的事闹得家庭不和亲人不团结而且在赡养老人的事情上互相推诿,到头来还是没有得到房子的女儿女婿为其养老送终操持了葬礼。

石德坊夫妇花了一生心血两次修建起来的房子到头来也没能讨得儿子们的欢心,他们各自选地基另建了砖房,在风雨中飘摇的老木屋就像石德坊的老年,遭到儿子媳妇的嫌弃。后来老屋经过“占补平衡”复耕后补得的钱,除了女婿牵头为石德坊夫妇竖碑后剩下的钱又成了儿子们各自翻出亲情不平衡的导火索,经过女婿和刘国松的几次调节都没能分下去,后来刘国松出的主意——让六个儿子将姐姐姐夫告上法庭的结尾意味深长。

双子座这个星座图,它的象征意义永远不止房子与儿子这么简单。它本身的意义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又被一条短线交织在了一起,它的哲学意义应当是“对立统一”(本来平行却又相交)的矛盾关系。石德坊的父亲与舅母本来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结果鬼使神差地交织在了一起,于是石德坊这个矛盾体诞生了;石德坊希望儿子每家有一通间房屋,结果六个儿子各自修建自己的房子还推脱说窄了都不肯接纳年老的父亲;石德坊在岳父的建议下将儿子按忠仁义礼智信取名希望他们都能做到人如其名结果他们都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了;石家寨甚至青龙坝的乡村人物都信奉养儿防老的古训结果无奈为石德坊养老和为他安排后事的居然是唯一的女儿;古成凤认为姐姐家的刘国松“独鸡不叫,独儿不孝”可是自己六个儿子到头来还是照样不孝;人说石德坊的女儿孝顺父亲她却也一度将石德坊送进养老院,而且在寻找走丢的石德坊和石德坊不听安排时骂他是老和尚;在为石德坊接灵的环节更是充满了矛盾的对立:他在生时最为操劳几个儿子没能接来,他最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也没能接来,相反的是女婿这个“外人”捏着灵幡时,石德坊的灵魂欢喜地跳了上去。

石德坊夫妇希望儿子女儿都能孝顺希望养儿能够防老,可自己呢?石德坊夫妇承诺的岳父古八字自己出工钱和粮食将石德坊家土边的柏树砍来制作成的两口寄放在石德坊家的寿木作为岳父岳母的归属,可后来村里的大树纷纷被砍伐后古成凤却不干了,要将两口寿木用作自己的归宿,哪怕他翻脸的那个人是她的生父;可是当她承诺又反悔得来的两口寿木却又事与愿违地在一场大火中连同房屋变成了两坨黑炭;石德坊带领儿子们为祖母(石德坊的生母)竖碑时却将石碑竖在了别人家的祖先坟前待人家告知竖错了后不得不拆掉石碑,因找不到生母的坟茔将石碑弃于山野。希望儿女能够尽孝结果鬼使神差的自己先成了反面教材。

其实小说中的乡村人物也是充满了相反相成的矛盾体,他们在小事小情上互相猜忌互相嫉妒互不相让甚至自私贪婪,可在大事情上却又表现得那么团结和睦互帮互助。比如石德坊家修新房时大家都来无偿帮忙,比如石德坊家房屋着火大家都来救火,比如大火过后村人又各自扛来自己的木材让石德坊家重建房屋。

在为石德坊接灵后古八字对刘国松进行的孝道教育中,那么多的“难”与“易”的阐述无不都是充满了“相反相成”矛盾共同体。

这些,就是潜藏在小说背后的文学意义和哲学思考吧?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7-18 简宜贵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5949.html 1 《双子座》的文学和哲学意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