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作风“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铜仁市真查实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纪实

作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紫英

石阡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在坪山仡佬族侗族乡佛顶山村重新铺设3500米新管道。

大龙开发区大龙街道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工程。

万山区鱼塘乡一条长800余米、惠及百姓的“连心路”顺利建成贯通。

“孩子现在坐公交车上下学,每天都按时到家,我们当爹妈的,心总算落回肚子里咯!特别是像我们一样的多孩家庭,节约了很多时间。”家住玉屏侗族自治县麻音塘街道大德新区的学生家长曹红梅,说起家门口开通的定制公交专线,话语间满是感慨。

在铜仁市不断深化作风建设的热潮中,曹红梅一家的经历并非孤例。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扎实有力开展。一场以“以作风‘底色’绘就幸福‘成色’”为主题的自我革命,正润物无声地重塑着黔东大地上的干群情谊,其笔触精准落于群众心头最真切的牵挂:上学难、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铜仁各地各单位抓实开门教育,坚持刀刃向内、动真碰硬、真查实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以务实作风、扎实举措推动一批民生实事落地开花,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定制公交”暖心窝 护航无忧上学路

暑假来临,玉屏侗族自治县那条特别的“定制公交”线路暂时恢复了正常路线运行。司机蔡绍双驾驶的9路公交车有了新使命——接送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上下班。然而,就在不久前,这趟公交车从大德新区出发,沿途护送龙江中学、麻音塘中心完小及大屯小学三所学校共45名学生上学。

“上学期间,每天早上7时许,我都会准时守在这里,引导孩子们有序乘车,十几分钟的车程,开得特别稳当。” 蔡师傅的话语里透着自豪。麻音塘街道大德新区到学校的距离较远,且路况复杂,成为横亘在家长心头的一道“安全坎”。

群众呼声就是行动号角。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玉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坚持开门教育,聚焦群众出行“烦心事”,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先后梳理出就医转乘不便、上班抵达耗时、学生通勤绕路等群众出行具体痛点堵点,形成详实的查摆问题清单。为了让问题清单“落地有声”,该部门立行立改,经过多轮摸底、实地勘查,多方合力下,从大德新区出发的定制公交专线在今年新学期开始运行。

“在校门口设置了固定的学生乘车集合地点,在放学的时候我们也会安排教师‘护学岗’护卫学生安全,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学生出行安全保驾护航。”麻音塘中心完小副校长杨辉说。

按照群众需求,目前,玉屏“校园专线”“企业专线”等一批契合需求的线路相继开通,其中学生“定制公交”专线18条,覆盖18个行政村,服务农村学生800余人次,有效解决农村学校学生上下学难题,深受群众广泛好评。

“断头路”变成“连心路” 铺就乡村振兴新坦途

万山区鱼塘乡高峰村,层峦叠嶂曾将村庄生生割裂。

“路不通,客不来,好货贱卖烂在地里。”村民姚茂金弯腰抱起地里沉甸甸的南瓜,指着不远处那条蜿蜒而上的崭新水泥路,黝黑的脸上漾开由衷的笑意,“这路,可真是修到咱心坎上咯!赶集卖菜再不用‘蹚泥汤’啦!”

昔日的“拦路虎”——那条唯一出村、狭窄颠簸的“断头路”,曾让大型运输车望而却步,村民只能肩挑背扛,在泥泞中艰难前行,丰收的喜悦,常被滞销的阴影笼罩。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鱼塘乡党委、政府切实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了解到上下片区群众因道路不畅带来的出行难、运输绕行远等“烦心事”后,闻“路”而动,主动作为,将其列为头等民生大事,迅速响应、高效落实。经过科学规划和务实推进,一条长800余米、惠及百姓的“连心路”顺利建成贯通。如今,村民日常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农特产品运输告别了“绕远路”的历史,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硬化的是路面,连接的是民心。“瞧瞧!收购的大车能直接开到地头了!”姚茂金兴奋地比画着,“南瓜损耗少了,进城的路顺了,价钱还翻了一番!这水泥路铺下去,铺出的是咱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甜日子!”

一条路的变迁,丈量着干部作风的转变,更延伸着民心所向的幸福坦途。乘着“贵州省农村公路建设三年大决战”东风,铜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1万公里,将畅通的“血脉”延伸至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

“放心水”真放心 水龙头里涌出甜日子

“喂?罗站长,坪洋寨的水管怕是‘罢工’了,水流小得很!”石阡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佛顶山村管水员杨军的电话里透着焦急。乡水务站站长罗莎接到电话后,便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

群众饮水无小事,漏损不仅影响生活,更关乎健康安全。接到预警,石阡县水务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火速到现场核实情况,清查漏损点。经排查,该村饮水工程始建于2013年,管道走向经过河床,河道经过多年泥沙淤积,已无法排查管道漏损点。刻不容缓,该单位迅速制定维修方案,3500米新管道重新铺设。清冽的“放心水”再次汩汩流入佛顶山村129户541人的家中,及时化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我们推动学习教育与主责主业深度结合,建立县乡村三级管水员联动制度,将服务关口前移,让村级管水员成为我们感知民情、精准施策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该县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骆启峰说。

同样守护清流的,还有大龙开发区大龙街道。该街道将学习教育与提升人居环境相结合,于今年6月初投入40万元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重点对清水塘村观音坳组部分区域进行改造,预计9月份完成管道施工并投入使用,待改造完成后,可惠及周边农户63户240余人。

当清泉入户、污水入管,“放心水”里涌出的不仅是生活的甘甜,更是民心汇聚的暖流。

“以前污水靠桶提,倒哪儿哪儿臭,夏天蚊蝇嗡嗡叫,愁人!”村支书梁忠指着正在铺设的管道,眼中充满期待,“等这‘地下血脉’通了,污水可以通过管道直接进处理厂,村容干净了,大伙儿心里也敞亮了!”

目前,铜仁正决战决胜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48座骨干水源工程、11个水网连通工程、30个规模化供水工程次第开花,为幸福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好医生作风好 家门口有“好医靠”

“病人因行动不便,到医院更换胃管比较困难,家属便向我们发出上门服务预约。”德江县人民医院脑科中心神经外科病区护士长汪江蓉告诉记者,接到预约后,脑科中心神经外科病区护理团队迅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护理人员前往煎茶镇龙盘村患者冯胜梅家中。

仔细评估、规范操作、轻柔更换、妥善固定……一系列动作娴熟而温情。“太感谢了,你们大老远跑来,还这么细心周到,让我们特别感动。” 家属握着医护的手久久不放,连声道谢。

在学习教育中,德江人民医院聚焦群众关切,积极探索居家护理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群众在家动动手指即可预约到专业优质的上门护理服务,目前可提供压力性损伤护理、伤口护理、PICC维护等33项居家服务。

在思南县,医疗便捷同样在延伸。“以前看病去趟县医院,耗费半天工夫,费钱又费力。现在镇里做的检查,县医院直接认可!省时省钱,方便太多了!”在思南县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看完病的杨女士深有感触。

聚焦痛点,靶向施策。思南县打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中梗阻”,全县乡镇卫生院接入检查检验共享互认平台,从源头避免重复检查,今年以来已为2.05万名患者省下医疗费用115.67万元;全县公立医院推行的“一号管三天”政策,为1.11万名患者省下挂号费7.34万元,成功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少花钱。

责任落实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从崎岖山路到校车坦途,从泥泞小道到车轮轻快,从挑水苦盼到清泉入户,从看病跋涉到村医入户——这些点滴变化,正是铜仁市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淬炼初心、在真查实改中书写为民答卷的生动诠释。

作风之变,发于内而形于外,始于心而归于民。铜仁正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锤炼优良作风,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在担当作为中下真功,在服务群众中见实效,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真正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7-22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紫英 ——铜仁市真查实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纪实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6071.html 1 擦亮作风“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