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气温攀升让水域成为人们消暑的选择,但潜藏的溺水风险也随之加剧。为守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发起“志愿同仁·夏日防溺”志愿服务行动,组建1871支防溺水志愿服务队伍,从宣传教育、水域巡查到技能培训、精准关爱,构建立体式防溺水安全网。
立体宣传:让安全知识“活”起来
在万山区旺家社区,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孙洋通过投屏演示、情景模拟等方式,为孩子们带来生动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详细解读防溺水“六不准”“四不要”等安全知识,还设置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牢记救援知识。
市帆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碧江区锦江街道江宗门社区通过“绘画+宣传”的方式教授防溺知识;石阡县致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汤山街道平阳社区通过图片对比和现场演示,帮助孩子们识别危险水域,并系统讲解“叫叫伸抛”智慧救援法;德江县大学生联合会以“懂水·敬水·会护己”为主题,深入城乡集市开展防溺水接力宣讲。志愿者们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将防溺水知识从口号转化为群众心中的自觉意识,切实为未成年人的暑期安全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各类防溺水主题宣传活动达110余场次,覆盖未成年人及家长10万余人次。
全域巡查:把风险隐患“拦”在外
“这里水深有漩涡,快到岸边来!”松桃自治县蓝天救援队志愿者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两名男孩在浅滩嬉水,立即上前劝阻并进行安全宣传。该队伍每日从早上9点至晚上9点在重点水域开展常态化巡查,已劝离危险水域逗留者100余人次。
这样的“水上防线”在铜仁市全域铺开。市阳光志愿者协会依托“志愿同仁·翠鸟行动”项目,组织20余名志愿者赴江口县人群集中的水域开展“巡河+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沿河自治县“蓝焰红船”志愿服务队,坚持节假日必巡、高温天气必巡、网红打卡地必巡“三个必巡”原则,及时劝导野泳、水边嬉戏等危险行为。德江县组建了349支“志愿+”巡逻队,由教师、村干部、志愿者分片包干,排查沿江区域和水库,记录并推动整改了23处防护栏老化、救生设备缺失等问题。此外,全市多支蓝天救援队主动承担巡逻责任,在重点水域开展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保障了暑期安全。
技能赋能:让自救互救“强”起来
沿河自治县“蓝焰红船”安全教育研学基地内,消防志愿者正跪在模拟人旁演示:“按压深度5厘米,每分钟100-120次,注意观察胸廓起伏……”
应急培训是铜仁市防溺水工作的“硬核”环节。全市邀请专业救援人员、医护人员走进社区、学校、公共场所,现场演示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水中救援技巧,再让参与者实操练习。玉屏自治县蓝天救援队带着救生圈、浮板,手把手教孩子借助外物漂浮;松桃自治县蓝天救援队还把防溺水课堂搬进了图书馆,为家长和孩子们现场演示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这两项重要的急救技能。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应急培训30余场,数千人掌握基本急救技能,为生命安全添上“防护盾”。
精准关爱:为特殊群体“护”周全
“小明,周末跟我们去图书馆做手工,河边不能去哦。”沿河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志愿者看望留守未成年人时细心告知。在“留住温暖,守望成长”活动中,志愿者们不仅给孩子们讲解防溺水知识,还陪他们做游戏、辅导功课,这样的“一对一”帮扶在留守未成年人家庭中很常见。
针对暑期监管薄弱的留守未成年人,铜仁市建立关爱留守未成年人“排查-帮扶-陪伴”全链条机制。石阡县花桥镇新桥社区志愿者定期走访,辅导功课时穿插安全提醒;德江县志愿者巡逻时,会特意查看留守未成年人常去的河边;印江自治县志愿者将留守未成年人信息登记造册,确保每天有人“问一句、看一眼”。思南县枫芸乡招募青年志愿者、退休教师举办“暖心班”,开设“4+N”特色课程,丰富乡村孩子暑期生活。同时,各级志愿服务队伍还组织留守未成年人参加读书分享会、趣味手工课,用丰富活动充实他们的暑期,从源头减少去危险水域的可能。
从社区课堂到河岸巡查,从技能培训到关爱陪伴,铜仁市以多元举措织密防溺水安全网。当志愿同仁的讲课声、巡逻队的脚步声、孩子的欢笑声在夏日交织,志愿者正用行动守护人们,让暑假充满平安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