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积极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拓展应用场景和培养专业人才,培育这一新兴产业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当下正值高粱生长的关键阶段,在大坪乡黄花村的田野上,农机社的无人机操作手正操控着设备进行精准施药。短短1小时,就能完成过去20个人才能做完的80亩高粱地施药工作。飞防操作手吴孟琪说:“我们今天预计要喷洒高粱100余亩,购入这台无人机后,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
黄花村的变化,是万山区用科技为农业赋能的鲜活例子。以前,村里主要靠人工喷洒农药,不仅效率低,农药覆盖的均匀性也很难保证。2023年引入无人机进行植保后,高粱种植面积从80亩扩大到400亩,产量从25吨提升到去年的50吨,今年预计能达到100吨。
万山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任周林表示:“无人机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群众提供‘飞播’服务,以‘机器换人’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据统计,目前,万山区有8台无人机用于植保和飞播。其中2台获得每台1.2万元的购机补贴,其余6台享受东西部协作资金80%的补助,累计补助22.82万元。这些“空中新农人”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高效服务,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准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无人机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无人机操控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今年5月,铜仁市首家具备无人机培训资质的贵州梵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在万山落户。
“正常训练的一个高度误差在0.75米,就是说我们可以降低,但是不能超过那个误差,超过这个高度误差的话会挂科。”在该公司第三期培训班里,教练带领学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起降、转弯、升降等实操训练,帮助掌握无人机操作要领和飞行技巧。
学员刘世隆说:“目前低空经济发展比较快嘛,我对这个行业感兴趣所以来学一下,我是想从事高空吊物、植保或者农业灌溉等方面的工作。”
“我们与湖南怀化京浩通航有限公司、广东深圳玖明通航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恒飞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达成了就业战略合作,优秀学员会得到就业推荐。”贵州梵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浩介绍,今年已经开展了三期培训,35名学员获得合格证,通过率达80%。
从农田植保到公共服务,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万山区正顺势而为,计划构建涵盖研发、制造、培训、服务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打造多场景应用的产教研融合中心。
下一步,万山区将持续加大对低空经济产业的扶持力度,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推广无人机应用,完善相关产业配套设施,吸引更多低空经济企业入驻,促进产业协同发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