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高温持续,中小学暑期开启,溺水事故进入易发高发期。为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大龙开发区多部门联动发力,通过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科技赋能等组合拳,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防线”,为孩子们撑起暑期“安全伞”。
联控联防,织密物理防护网
“这里水深3米,周边杂草多,得赶紧补上警示牌和救生设备!”联合检查组的声音在辖区水域回荡。入夏以来,大龙开发区两个街道严格落实“水域有界、责任无界”原则,对河流、水库、池塘等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重点水域台账并明确管护责任人。针对风险点,督促完善警示标志,配齐救生圈、救生绳等设备,确保“随时能用、用之有效”。
每日中午、傍晚等重点时段,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的巡查队穿梭在水域周边,重点区域更有人员全天候值守。从隐患发现到动态监测再到设施完善,闭环管理让危险水域有了“安全守护神”。
教育先行,筑牢思想防护墙
“发现同伴溺水,千万不能贸然下水!”德龙新区周末课堂上,志愿者结合真实案例和教育视频,向孩子与家长讲解溺水危害及自救技巧,互动问答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各社区同步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敲门行动”,社区干部、网格员逐户走访,尤其叮嘱看护留守儿童的老人。横幅标语、乡村大喇叭、主题活动……多维宣传将防线延伸至家庭,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科技赋能,升级智能防护网
无人机盘旋在偏远水域上空,实时传回画面——这是大龙开发区用科技弥补人工巡查短板的生动场景。“天上看、地上巡”的模式,让监管盲区得到实时监控,发现异常可第一时间联动处置。
依托大数据,各社区建立防溺水工作微信群,确保信息传递与应急响应高效畅通;公众号、抖音号推送的通俗短视频,让安全知识触达更多家庭。“人防+技防”的立体化防控,让防护网越织越密。
暑期安全无小事,在此提醒广大家长牢记“四不要”:不让孩子独自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水域玩耍、不盲目下水施救、不忽视孩子外出动向。从物理到思想,从人工到智能,大龙开发区以全方位举措筑牢屏障,守护孩子们平安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