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殷切嘱托,坚持传承民族医技医药精华,健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积极推进中医人才、中医特色、中医品牌、中医文化等医养一体发展,推动民族瑰宝转化为济世良方。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是贵州医科大学附院、贵阳脑科医院医联体单位,是贵州省首批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推广单位,先后获评“中国最佳管理创新模范医院”“全国优秀卫生计生医疗机构”,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专科3个,2024年门诊接诊人数33.6万人次、出院4.35万人次、完成各类手术9000余台次。2025年1月,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创新中医药人才培育机制。柔性引进中医药人才。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制定《德江县民族中医院人才引进办法》,健全引才、育才、留才体制机制,柔性引进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教授杨秀书、《土家医药》作者朱国豪等省内外中医专家、教授,定期到院坐诊讲学,引进一批副高医师、研究生等中医药特色人才充实到医疗队伍,着力提升民族中医院技术力量。截至目前,引进省级中医名医传承工作指导老师7人,培育正高级职称28人,副高级职称57人,中级职称193人,硕士研究生26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1.2%。梯次培育中医药人才。建立梯队化人才培育模式,与贵州省中医药大学、遵义医科大学、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等结成联盟,结合治未病科、肿瘤科、高压氧舱科、中医美容科、妇产科等工作需要,定期选派骨干医生规培学习。建立民间土家医生发现培育机制,引入培育2名擅长土家草药和土家族“三元论”及具有丰富土家医药疗法经验的医生,到“县土家医医院”坐诊,主要从事高血压、结石、胃病、不孕不育、类风湿、肝炎、癫痫等专科诊疗服务。保障激励留住中医药人才。对引进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医院提供发展平台,提供规培、进修等渠道重点培养,匹配“人才公寓”、发放“优才卡”、一次性支付“30万元安家费”等优厚待遇,合约年薪最高可达60万元。健全中医药人才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工作激励机制,大胆提拔任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实行竞争上岗、任期考核,让优秀人才留得住用得好。2024年,德江为县民族中医院配备人才公寓10套、发放优才卡6张、落实在岗中医药技术人才安家费共226万元。
创新中医药特色研究。注重中医药专科建设。编制《中医重点学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按照“一科一专病、一科一制剂、一科一特色、一科一创新”发展模式,配置中医特色护理门诊、中医经典病房、土家医药馆、老年病科等专科门诊40余个。创建冯氏针灸、陈氏针法、何氏正骨、张氏针刀和土家艾灸、爆灯火、姜艾蒸骨疗法等中医药技术100余项。开发膏、丹、丸、散等一体临方制剂室,为广大患者提供健康咨询、专科护理干预、中医护理技术、情志调适、慢病管理等一体化中医护理服务。截至目前,开发专病56个、中药配方32个、中医优势病种65个,中医临床路径112个。注重中医药特色膏方研发。规范打造中药处方到煎药的“一条龙”服务中医药膏方室,配置专业煎药设备设施,每剂药均经过专业清洗、浸泡、恰当火候煎煮等环节,炼制成膏方供患者服用,既保证中药有效成分能够缓慢释放,药效持久,且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和调理,甜润口感更易于患者接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破解使用传统煎药因选用设备不当、火候不佳等影响药效。目前,通过引进省内名医专家膏药制作技术及配方,开发膏方15个。注重中医药康养融合。按照“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健康管理+老年康复+老年活动”立体服务模式,依托中医治疗基础,打造以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疼痛科、康复治疗中心、儿童康复中心、高压氧中心一体的康复医院。配置养生、棋牌、健身等一体的养护院“俱乐部”,按照三人间占比50%、双人间占比35%、单人间占比15%的标准,配置房间70个,满足不同人群康养需求。延伸开发健康体检、风险评估、慢病管理、上门照护、家庭病床、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保健等服务,配置安宁疗护病床15张,实现老年医疗与康养护理深度融合。
创新民族民间医药临床应用。建立土家医药服务体系。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挂牌“土家中医馆”、村卫生室挂牌“土家中医阁”,定期组织开展土家中医药传承培训班,对乡村医生、民间土医生等非医学专业且从事医疗行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高效的土家医药治疗。充分发挥土家老中医积淀的丰富经验,定向选派青年骨干医生分批次跟岗学习,从上山采选中草药到抓药、煎药,再到问诊把脉、开配处方等,全流程闭环式跟岗学习锻炼,全面传承土家医药技能。目前,全县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考核颁发土家医师资格证2人,培育土家中医骨干6人,村医掌握土家医药疗法占比达60%。挖掘传承土家医药疗法。挂牌成立“德江县土家医医院”,主要传承发展土家族独有的药物内治法,包含小儿推抹疗法、爆灯火疗法、外敷疗法、姜艾蒸骨疗法、土家艾灸疗法等15种外治法以及“神解”精神疗法,合理配置诊室6间,配备主任中药师1名、调剂员1名、推拿师5名、医师2名,年接诊患者达1.68万人次。收集整理土家族方药156个、土家特色实用疗法100余项,编写土家族民间中医著作3本,建成土家疗法防治疾病特色诊疗技术示范基地1个,出版专著《土家族医药》1本,获得专利10余项,获2024年度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明确土家医药处方药剂。依托武陵山乌江流域中草药资源宝库优势,根据土家医药特色用药需求,组织中医药学员定期深入山涧、田园挖采细叶蒿、金钱草、酸汤杆等野生中草药,确保鲜药材随采随用。目前,列入处方使用的鲜药材中草药有120余种,常用的单方、验方、秘方有40余种,制作精品腊叶标本30余幅,浸制标本40余瓶,实体培植标本5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