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之“石”

作者:张贤春

用五天四晚看了恩施的石头,感觉恩施之“石”,可以攻“玉”,这“玉”就是在壮大旅游产业中:抱团取暖,将集体力量往极致方向发展。——题记

一我喜欢旅游,但不太敢出行,主要是对想去之地不了解。去恩施,纯属被朋友“洗脑”。

先是在朋友圈看到恩施的旅游图片,接着又不时刷到“恩施旅游”的广告,点进一家,客服跟进;接着打开另一个广告,“瑶瑶”加进,说有秒杀活动价:双人580元,包含四晚品质舒适酒店住宿、四早六正用餐、所有景区门票、接机接站及送机场、车站服务、全程导游服务、景区之间用车以及旅游责任险。

我首先想到的是“套路”“踩坑”。看完发来的各景区视频,为留证据,明知故问地重提了价格和承诺的服务项目。她说:“只要提前报名锁定这优惠,三年内都有效。预定后行程有变,订金可全额退还。”

再问:“购物每天多少时间?”回答:“四次,每次五十分钟左右。逛完之后,就去下一个景点游玩。”“有强制性吗?同为土家族聚居之地,食用类商品差异不大,购买意愿不强。”“完全自愿,只请不要将自己不愿购买的想法告诉其他客人。”

价格太低,够吃住吗?询问刚从恩施旅游回来的朋友说,因合同与抖音聊天约定相比增加了一个购物点,换一家旅行社,结果项目一样还多花了几十块钱。但全程都兑现了承诺,感觉他们的旅游管理比较规范。

接下来,继续刷推介恩施或游客到恩施旅游的视频,发现各种短视频只要点赞,类似内容就接踵而来,看到漂亮的景点和人文场景,又忍不住点亮具有推荐功能的小“红心”。感觉其中除了游客,不少应该是宣传、旅游、文化等职能部门和旅游公司的职员,因为很多视频、图片中没有人出镜,只有优美却风格各异的声音或音乐,声音里呈现着不同景区、不同角度、不同时长的画面。还有覃诚芳演唱《幺妹带你慢慢耍》完整版歌曲,感觉很有土家风味,很亲切。

我们中午一点出发,六点半顺利入住酒店。酒店虽不是星级,但设施齐全、整洁卫生。更让人意外的是,接下来的正餐,每餐都有10到12个菜,重复的菜品少、分量足,吃得都有些浪费了。

驱车前往“女儿城”,先在镌刻着“土家女儿城”的石头前合影,再沿着铺满石板的纵横步行街漫步。这里的夜景如画,小商品琳琅满目,小吃随处可见。我们随便选了一家小餐馆,意外吃到了一道以为是渣豆腐的“合渣”。这道含有瘦肉、鸡蛋的“合渣”味道鲜美,次日从导游口中得知,这是恩施的“特色菜”。

二我们这次出行的天气不太好。不过,在雨雾中看景,倒也别有一番朦胧情趣,无非是准备雨伞、买件雨衣罢了,只是拍照时,背景的清晰度不足。同时又觉得“幸运”,如果没有雨,顶着似火的骄阳,让人更难受。也难欣赏到“蝴蝶翅膀”般的绝壁间,从山洞中奔涌而出的飞瀑水量大增的壮观景象。

第一天游恩施大峡谷,我们猜想,这上山索道得自己“合情合理”掏钱吧,结果没有。按说行程里应该包含七次正餐,合同少了一餐,直到爬完峡谷才明白,导游说的“无法聚集用餐”属实。

走出上山索道,有的在挑选吃食,有的已经向上转过由象形石组成的几条石巷。有人喜欢在“旺财”造型的石头前留影,有人则偏爱拍“见棺发财”的景观;有的还在对着绝壁栈道拍照,有的已经穿过“一线天”前往另一个山头。看过悬崖上的“火炬石”“迎客松”,拍下双石相拥如亲吻的“母子情深”、三峰并立的“大地山川”,又背靠直插云天与深谷的“土家一炷香”合影……我们五人,时而同行,时而分开,最后竟走散成了三组。

多次又上又下的攀爬,我们说同行人的雨衣下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他却坚称是汗水。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的腿,不知踩踏了多少级石阶,下山时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正如之前刷到的视频里所见:下山的行人一步一步瘸拐着慢慢往下挪,配音:“来时好好的,去时就这样了”。此刻才真正体会到,下山更比上山难。

还好,半山腰有像商场扶梯一样的扶梯,数段折叠向下延伸,长达六百多米,但需要支付三十元费用。工作人员说,可以不乘坐扶梯,从侧边的石梯下山,二十来分钟就能走到停车场。可我们哪里还听得进“节省”的劝说,毫不犹豫地买票走进扶梯。让人“幸灾乐祸”的是,像蚂蚁一样往山下挪的人群,都和我们一样“破费”了。

第二天上午去清江坐游船,所谓的“两岸画廊”,无论是形神兼备的“蝴蝶崖”,还是崖壁上如人鱼同现的“姜太公钓鱼”,以及像人侧卧在江边山头悬崖的“观音卧佛”,无一不是与石头相关的景致。下午前往“梭布垭石林”,看到的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只是这些高大耸立的象形石形成了曲折的巷道,让人如同走进了迷宫。

第三天游地心谷,依然是在六公里长的悬崖峭壁栈道或深谷中行走。离开石头的地方有两处:一是行走玻璃桥,二是站上魔毯电梯。导游说,这两处也可以不买票,下到峡谷后再步行上来就行了。我们一行人这才发现“上当”了,在大峡谷已消耗了不少体力,哪里还敢再费腿!但导游解释说,如果把大峡谷安排在行程最后,大多数人都得花钱请人抬滑竿,即使只坐半程,费用也比这两处的票价贵一倍。

有些遗憾的是,没能看到宣恩满目的游船夜景,原因是暴雨导致江水上涨,江中音乐喷泉设施虽然没被损毁,但那些如在画中游走的游船却撤走了,包括船上如仙女般的表演者。我们只能沿着江岸行走,背靠对岸五颜六色的灯光与鳞次栉比的楼房组成的夜景拍照留念。

更遗憾的是,第四天到达狮子关时吃了闭门羹,原因和宣恩游船停运一样——江水上涨导致不安全。因此,没能体验到车行悬浮于峡谷浮桥时,两边河水荡漾、桥面好似浮动的感觉。导游解释说未提前接到通知,于是改游恩施土司城。

虽然土司城的九进堂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但它的基础是石头,围墙是石头,城墙是石头,钟楼主体也是石头,没有“跑题”。

三在我的脑海里,微信视频中推介的景点似乎都在恩施市周边,结果实际前往时才发现,从恩施市区到各景区,最近的有五十公里,最远的将近一百公里。比如清江蝴蝶崖、石门河地心谷位于建始县,狮子关则在宣恩县。为了就近游览,我们有两晚都没住在市区。

有人曾调侃,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屙尿,到了景点拍张照”,还得出结论:“走马观花、深度不足”。但我认为,造成这种景象的责任在导游。优秀的导游,绝不会让游客仅有“拍照”这一收获。我们遇到的导游阿妮,就做到了这一点。

常听说“看景不如听景”,而最佳的体验,其实是又听又看、边听边看,只要做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就行。我对阿妮导游的赞赏,并非她年轻漂亮,也不是她不时兼任我们一车人的摄影师,更不只是她讲解景点时的精彩。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前往景区的车上,她的解说从上车持续到下车,一个多小时里滔滔不绝、口不干舌不燥。除了有一次中途播放“世界硒都”宣传片,其余时间全是她在讲解,期间还常与游客互动,对回答问题正确的人,会送上小小的奖品。

我们在她的解说中了解到恩施从土司时期到设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历史沿革;知道了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后,它曾成为湖北省临时省会;还知道在三百多公里外的宜昌石牌要塞,中国军人曾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更明白武汉之所以被称为“英雄的城市”,不仅因为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奉献,还因为1938年武汉大会战时作出的巨大牺牲……

在她的解说中,我们清楚了恩施的经济发展形态:这里拥有全球唯一的独立硒矿床,被誉为“世界硒都”;这里没有专门的肿瘤医院,因当地居民食用含硒食物广泛,患癌率较低;这里的交通发展也很特别,先有飞机、再有火车,而后才修建高速公路。我们还得知文旅产业已成为恩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些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都在成倍增长。政府不仅在政策上扶持、在服务质量上提升,在管理方面更是提出“谁砸恩施旅游的饭碗,政府就砸谁的饭碗”。对进入无证导游、强制消费等“负面清单”的旅行社和从业人员,都明确了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并且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

在她的解说中,我们还理解了为什么恩施对退伍军人、消防战士、医护人员、教师等群体给予旅游优惠。她说,曾有人在网上发视频称:“(小孩)你唯一需要感恩的是你的父母,是他们给你吃、给你穿、送你上学、为你成家。”但大家不妨看看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孩子,看看加沙被炸死的儿童。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吗?只是连保护孩子生命的能力都没有。

她从川军三百多万人出川抗战、最终仅二十多万人归来,讲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举;从俄乌战争的硝烟说到加沙废墟上的难民,感慨道:“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只是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而这和平的背后,是我们有强大的国防,有保家卫国的军人。”

至于医护人员,她提到新冠疫情发生时,是他们直面死亡、逆向而行;在恩施,是老师们的默默付出,让大山里的孩子得以走出大山。如她,就是如此。

在她的解说中,我们甚至还知道了翡翠的开采地域、历史和价值,了解到慈禧麻花手镯在名人间的流传故事,以及明星为何偏爱佩戴翡翠饰品……我们明白,她这是购物前奏的广告,但她传播的知识、讲述的故事耐听。

可以说,阿妮不仅是一名导游,更算得上是恩施的形象代言人。如果我们当地的旅游也能这样抱团发展,每天夜宿一个县,是具有操作性的。但景区之间的“空隙”时间,需要有更多像阿妮一样的优秀导游来填充。或者说,培养优秀导游对发展旅游产业至关重要。

按旅行社规定,阿妮只负责A段导游工作,第三天中午至第四天的B段行程换了另一位导游。这位导游也算尽了责,但总体形态则是进入了“睡觉”模式。

四交定金前,瑶瑶说,享受优惠价格的前提是同行中必须有一名女性。我明白她的意思,网上有“赚钱要从女人和孩子身上下手”的说法。我们同行五人中有两名女士,结果让导游失望了。

无论是在珠宝店选购翡翠,还是在特产店购买含硒产品或朱砂饰品,我们五人中,反倒只有男士在践行阿妮“不管价格高低,只买合适的”理念掏钱。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男士购买的东西,价值的一半是给老婆的,另一半中的一半是给孙辈的。

我们这一车只有十七名游客,从事后交流来看,大家购买的物品并不算多。甚至在某药材销售公司听了一堂介绍课后,转完一圈蛇形柜台,我发现没有一人掏钱。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导游的心情,依旧笑容满面地为大家服务。

回到最初的疑问:他们难道不亏吗?

他们的账其实是这样算的:旅游淡季,酒店空着也要支付员工工资,不如保本价接团;餐馆食材来自周边农家,物美价廉。至于购物方面,单说我们这五人,购买物品的总额已超两万元。另外,这几天里大家买的雨具、吃食、拐杖、特产,自愿领取“路过”时景区工作人员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以及乘坐电梯、走玻璃桥等项目的花费,加起来也在五千元以上。

阿妮说,平均一个游客,可以解决当地七个人就业。虽然我们在平均以下,但我信。

CopyRight:铜仁日报社  访问量

所有内容为铜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2025-08-08 张贤春 1 1 铜仁日报 content_66722.html 1 恩施之“石” /enpproperty-->